中國西藏網 > 理論 > 資訊

      打好農產品對外貿易這張牌

      發布時間:2023-03-02 08:49:00 經濟日報

        農產品貿易是我國“三農”工作特別是農業對外合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打好農產品貿易這張牌,但關鍵要控風險、可替代、有備手,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發揮農產品國際貿易作用,深入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本期邀請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主持人

        本報理論部主任、研究員 徐向梅

        我國農業加速融入國際市場

        主持人:農產品貿易對農業農村發展有何意義?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農產品貿易發生了哪些變化?

        劉藝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農產品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籌利用農業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必要手段,是暢通農業領域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

        優化農產品進出口結構,增加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農產品在進出口中的比重,有助于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一方面,擴大優質種子種苗、先進技術裝備、安全高效農藥化肥及高端農產品進口,將更好滿足國內消費和農業產業升級需求;另一方面,優化出口農產品品質、包裝、儲運等標準,提高產品出口附加值,有助于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推動農業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

        農產品貿易是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對于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部分中西部地區,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2022年1月至11月,位居“中國茶業百強縣”榜首的貴州湄潭,茶葉出口額4758.6萬美元,帶動約35.1萬茶農增收。

        農產品貿易是促進農村繁榮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農產品適度進口可以將節約下來的土地資源轉換用途,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或環保價值,有助于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2022年,我國大豆和棉花進口量分別為9108.1萬噸和202.6萬噸,合計節約土地資源4701.8萬公頃。此外,以優勢農產品出口為中心,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也有助于實現農民生活富裕、鄉村和諧發展。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我國農業對外開放的新起點,開啟了我國農業加速融入國際市場的新階段。入世以來,我國切實履行承諾,農產品關稅由2001年的23.2%降至2010年的15.2%,約為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的1/4,是世界農產品關稅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我國農業開放紅利不斷釋放,農產品貿易呈現由小到大、由弱漸強的發展態勢。

        貿易規模跨上新臺階。2001年至2022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額由279億美元增至3343.2億美元,增長了約11倍,年均增速約12.6%。其中,出口額由160.7億美元增至982.6億美元,年均增速約9%;進口額由118.3億美元增至2360.6億美元,年均增速約15.3%。我國農業高水平對外開放也為世界帶來發展機遇。入世以來,我國農產品進口增速明顯高于出口,并自2004年起,由長期順差轉為逆差且穩步擴大。2004年至2022年,逆差由47億美元增至1378億美元,年均增速約20.6%。

        貿易產品日益多樣。入世以來,我國進口農產品越來越豐富。除了谷物、棉花、油料等傳統進口農產品,大量高端和新奇特農產品也漂洋過海來到國內消費者餐桌,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澳大利亞奇異果、智利車厘子、秘魯藍莓、厄瓜多爾香蕉和白蝦、烏拉圭牛肉等。出口方面,水產品、蔬菜、水果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額占比始終較高,但特色優質農產品出口通道更暢通。2022年,我國茶葉、中藥材和花卉出口額分別為20.8億美元、9.5億美元和4.9億美元,分別是2001年的4.9倍、3.9倍和13.3倍。

        貿易“朋友圈”逐步擴大。隨著農業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我國農產品貿易伙伴也更加多元。與我國有農產品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由2001年的198個擴增至2022年的218個,其中進口伙伴189個、出口伙伴212個。

        貿易業態更加豐富。跨境電商、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農產品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持續釋放我國農產品貿易增長新動能。2022年,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貿易額81億美元,同比增長25.9%。其中,出口12.1億美元,同比增長153%;進口68.9億美元,同比增長15.7%。

        隨著我國農業與世界的融合度逐漸增強,農產品貿易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不斷提高,農產品貿易額占全球比重由2001年的3%提高至2021年的14.2%,排名由第11位上升至第2位,僅次于美國。從出口看,我國是全球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2021年農產品出口額占世界的4%,蘋果、大蒜、生姜、茶葉等農產品出口居全球首位。從進口看,我國是全球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2021年農產品進口額占世界的10.2%,是糧食、棉花、肉類等農產品的全球最大買家。

        同時,我國積極參與多雙邊農業談判,逐步由國際農業規則的接受者轉變為參與者。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在促進全球農產品貿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與東盟、澳大利亞等26個重要農產品貿易伙伴簽署19個自貿協定,多數自貿協定中農產品自由化水平超過90%,2022年與自貿伙伴的農產品貿易額占我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的39.4%。此外,積極參與全球農業治理體系改革,主動設置議題議程,引導規則制定,我國在國際話語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地位。

        持續保持“大進小出”貿易格局

        主持人:2022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進出口形勢如何,為什么強調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

        田志宏(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農產品貿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我國農產品貿易持續發力,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在全球通貨膨脹、俄烏沖突等不利國際環境下顯現出良好韌性。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2年農產品進出口額達3343.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9.9%。其中,進口2360.6億美元,同比增長7.4%;出口982.6億美元,同比增長16.5%;貿易逆差1378.0億美元,同比增長1.7%,繼續保持“大進小出”的貿易格局。與同期我國全部商品貿易增速相比,農產品出口和進口分別高出5.0個、3.1個百分點,農產品貿易較其他產品更具活力。

        其中,值得關注的一個特點是出口增速明顯高于進口。2017年至2021年,連續五年進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2022年出現翻轉,并且出口增速是進口增速的2.23倍。究其主要原因,年內國際社會貨幣寬松、地域沖突等因素推動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大幅上漲并伴隨著劇烈波動,較為穩定的國內價格一定程度上激勵了農產品出口。另一個特點是貿易逆差增幅明顯減少。2017年至2021年,貿易逆差年增長率在14.0%到42.9%,2022年貿易逆差的年增長率低至1.7%,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速增加和進口增速降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國際通貨膨脹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逐漸向國內傳導,對近期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帶來較大不確定性。

        從產品結構看,我國進出口產品表現出較強互補性,競爭優勢產品出口增長顯著,消費需求旺盛產品進口規模增大,有利于獲得國際市場交換利益。2022年,我國出口農產品集中于水產品、蔬菜和水果,出口額占比分別為22.29%、17.58%和6.94%;進口農產品集中于食用油籽、畜產品和谷物,進口額占比分別為27.68%、21.67%和8.26%。其中,水產品、蔬菜出口額年增長率為5%和9.2%;食用油籽進口額增幅較大,年增長率達到13.4%。近十年農產品貿易的產品結構出現大幅調整,畜產品、谷物和水果進口規模增長最為顯著,農產品貿易滿足了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帶來的消費需求變化,包括消費數量增長、產品范圍擴大和質量要求提高。

        從主要貿易伙伴看,農產品出口市場日益多元,進口市場仍有較高集中度。2022年前五大出口市場依次為中國香港、日本、美國、韓國和越南,出口額合計442.8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5.1%,低于2021年前五大出口市場出口額占比46.2%,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更趨分散,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2022年前五大進口市場依次為巴西、美國、泰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進口額合計1304.6億美元,占農產品進口總額的54.8%,高于2021年前五大進口來源地進口額占比53.2%,農產品進口集中程度較高,并呈現增長趨勢。

        一些大宗農產品進口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大豆進口來源地主要是巴西、美國、阿根廷、烏拉圭和加拿大,2022年自上述五國進口量占大豆進口總量的98.9%,與上年相比,自烏拉圭和加拿大的進口量增長,自巴西、美國、阿根廷的進口量減少。玉米進口來源地主要集中于美國和烏克蘭,2022年自兩國的進口占玉米進口總量的97.60%,與上年相比有一定程度降低,降幅主要出現在自烏克蘭的玉米進口,受俄烏沖突影響較為明顯。食用植物油主要進口來源地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俄羅斯、烏克蘭和巴西,2022年自上述五國進口量合計726.4萬噸,占食用植物油進口總量的87.9%,與上年相比,自上述國家的進口量均有減少,受俄烏沖突影響,自烏克蘭進口量降幅達到65.6%。

        從國內區域分布看,東部沿海地區一直是我國農產品貿易的主力區域。從2022年前11個月海關統計數據看,廣東、上海、江蘇、山東是全國農產品進口規模較大的省市,四省市進口額占全國進口額的47.5%。山東、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是全國出口規模較大的省份,五省出口額占全國出口額的62.1%;2022年廣東省農產品出口額增長64.4%,貿易總額超越山東,居于全國首位。

        我國農產品進口規模較大,并呈現不斷增長態勢,保持穩定、可持續的農產品進口貿易,對我國農產品市場供給穩定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進口多元化戰略強調進口貿易多元化,拓展進口來源地和進口產品范圍,擴大對重要農產品替代品的進口和來自多個替代市場的進口,避免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有效途徑,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是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在國內產能和比較優勢不足的限制下,需要通過進口保障部分農產品供給,多個來源地有利于穩定進口規模。對于自給水平較低的特定農產品,若遇到地域沖突造成國際物流不暢、個別國家限制出口等一些特殊情況,進口多元化戰略將是保障國內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的重要抓手。二是防止受到國際不穩定局勢的影響。近年來,國際政治及經濟形勢風云變幻,地緣政治熱點不斷,國際貿易風險加劇,進口多元化是減緩國際市場波動沖擊的重要途徑。三是保護國內農業安全。進口多元化可以充分利用更多進口來源地和進口商的市場競爭,減少對特定進口來源地的過度依賴,避免被境外出口方或供應商壟斷。四是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全球農業資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我國一直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積極推動農產品市場開放。從2018年開始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搭建的國際平臺,借此在更大范圍內發現可貿易產品,尋找更多的農產品貿易伙伴,尤其是給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農產品需求,促進全球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

        國貿基地發揮出口“領頭羊”作用

        主持人:農業農村部開展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建設目前取得哪些成效?

        趙學盡(農業農村部貿易促進中心聯絡合作處處長):為發揮農業貿易助力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重要作用,推動農業貿易提質升級,2021年,農業農村部啟動了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以下簡稱“國貿基地”)認定培育工作,計劃在“十四五”時期,建設500個左右國貿基地,培育打造一批產業集聚度高、生產標準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認可度高、綜合服務水平高的農業外貿骨干力量。通過與國內外市場雙向有機銜接,把國際要素、先進理念、市場渠道、品牌效應傳導至國內產業鏈上中游,實現“以外促內”,提升中國農企和農產品整體國際競爭力。截至目前,已認定231家國貿基地。

        兩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國貿基地建設圍繞提升出口農產品品質和國際化、標準化、組織化、品牌化水平,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領頭羊”作用進一步發揮。

        一是積極開展國際認證認可,獲得更廣泛的國際通行證。國貿基地大力推進農產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除GAP、HACCP、GMP、ISO系列等管理體系認證外,重點對標國別類、產品類、宗教類等認證內容,建立目標市場認可的產品檢測和認證體系。目前,國貿基地企業認證范圍已覆蓋傳統出口市場,如美國FDA認證、日本JAS有機認證、歐盟REACH有機認證、北美OMRI有機認證、英國BRC全球食品安全認證、加拿大COR有機食品認證。在踐行農業可持續發展上,國貿基地企業還涉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等領域,并將獲得新興國家的衛生注冊出口資質等納入關注,為開拓多元市場打好基礎。2022年,農業農村部指導了一批國貿基地獲得海關AEO認證(經認證的經營者),盡早享受48個國家和地區的通關“綠色通道”優惠,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出口競爭力。

        二是加快業態模式創新,開啟多輪驅動。面對國際貿易大環境的困難挑戰,國貿基地積極采取不同措施,拓寬市場渠道。山東省打造“國貿基地+產業集聚區+出口企業”三位一體農產品出口新引擎。安徽省黃山王光熙松蘿茶業等國貿基地通過“跨境電商+海外倉”新業態拓展海外茶葉市場,實現出口量額齊增。廣東省以湛江國聯為代表的水產類國貿基地,河南省以華英農業為代表的畜禽類國貿基地,從消費需求出發,適時研發特色預制菜肴,不斷改進加工工藝,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深受歡迎,還走出國門,成為傳遞中國味道的重要載體。2022年,兩個基地均實現30%的出口增速,在促進農產品食品化,食品國際化發展方面發揮了示范作用。

        三是加大自主品牌培育,提升國際知名度。品牌是質量、技術、信譽和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農業農村部積極引導國貿基地企業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聯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為200多個國貿基地產品簽發《出口商品品牌證明書》,將經認證的基地品牌收錄進多語種的“農產品出口商品品牌認證企業及產品名錄”,形成優勢農產品出口品牌集群,并通過駐外代表處、駐華使館、駐外使領館等渠道,對外宣介獲證農產品企業及產品品牌,助力國貿基地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去”。蒙牛乳業、安琪酵母、洽洽食品、隆平高科等國貿基地企業的海外商標注冊數量均已超過200件。

        四是增強聯農帶農,賦能產業升級。國貿基地企業積極發揮龍頭引領作用,不斷創新聯農帶農模式,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助力小農戶連接大市場,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洽洽食品將最初的“公司+農戶”,逐步優化為“公司+育種機構+推廣合作人+種植戶”的網絡式訂單農業體系,通過引入合作社、種業公司、農資、兵團農場等,將小農戶組織起來抱團簽約,形成小農戶、多主體、大群體的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和專業分工體系,通過穩定的原料回收保障和專業的種植指導,為合作種植戶每畝增收約1000元,幫助2萬戶農戶實現致富。貴茶集團牽頭組建由61家成員企業組成的“貴茶聯盟”,采用“龍頭企業+聯盟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農戶發展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幫助茶產業覆蓋區域內超過50%的精準脫貧戶實現脫貧目標。新疆冠農果茸積極推行“互聯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搭建起冠農“小鐵牛”數字農業產業振興服務平臺,建立數字化生產示范基地,為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海南翔泰漁業的“公司+農民入股”模式,實施產業資金入股扶貧,吸納澄邁縣7個鄉鎮86個村委會1518戶貧困戶參與,通過“固定收益分紅+勞動就業”方式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推動農產品貿易多元化發展

        主持人:我國農業貿易規模逐步擴大,但大而不強問題比較突出,解決這個問題應從哪些方面著力?

        孫東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我國是全球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出口農產品有一定競爭力,但進口來源地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合作伙伴也局限于少數國際大糧商,這種農產品貿易格局潛伏著一定風險,我國農業貿易大而不強問題比較明顯。為此,需要拓寬視野、延展內涵,將農產品貿易多元化納入貿易強國建設予以積極推動。農產品貿易多元化是未來我國建設農業強國、培育農業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增強農產品貿易可靠性和韌性的重要增長點,需要從我國的國情農情出發,堅持農產品貿易高質量發展理念,以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快提高農業素質、農產品品質和農產品競爭力。

        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推進高水平農業對外開放。高水平對外開放是確保我國農產品供給安全和市場穩定的重要路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農產品貿易強國,不僅要遵循農業強國發展的一般規律,更要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依托我國農業大國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穩定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充分供給作為我國農業貿易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依據我國國情農情和農業資源稟賦特征,主動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努力實現農產品進出口多元化、貿易結構多層次、貿易伙伴多元化,增強農產品貿易穩定性和市場韌性。

        培育世界一流農業企業集團,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對標國際四大糧商,加快培育世界一流農業企業集團,做大做強主要糧食企業,掌握農業技術研發、種植、糧食收購倉儲與運輸、糧食深加工、產品倉儲運輸與銷售等的糧食產業鏈,在種子、化肥、農產品等環節建立自己的運輸通道,實現集團化一條龍運作,在適度進口土地資源密集型農產品的同時,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生產和出口,推進農產品貿易產品、合作伙伴多元化。同時,加大對農產品貿易基地建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參照國際標準、瞄準國際市場,優化升級農產品生產與貿易結構,提升農產品生產、加工、服務水平,大力發展農業數字產業、農業服務貿易等新產業新業態,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品質,提升出口農產品的附加值,以優質、優價取勝,增強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并以此作為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以及優化農業結構的切入點。

        推動公平對等的開放與合作,推進農業“走出去”戰略。從我國農業產業發展階段特征、競爭力狀況和農業強國建設需要出發,積極推進戰略性農業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和有關國家合作,通過中長期經貿協議安排等,推動形成互利共贏、公平對等的農業開放格局,拓展多雙邊合作機制和農業貿易便利渠道,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貿易多元化,改變進口來源地相對單一、容易受制于出口地政策和產量變化的國際貿易格局。結合“一帶一路”倡議,拓展合作機制和農業貿易便利渠道,進一步推進農產品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把農業“走出去”作為提高進口調控能力的舉措,將“走出去”與進口多元化戰略有機結合,促進“走出去”企業在目標國家(區域)的農產品生產和進出口貿易能力,以此建立穩定多元可靠的農產品進口渠道。

        加強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研究,完善農產品貿易監測和預警體系。加快提升對國內外農產品生產、消費、價格、貿易等信息體系的服務能力,分品種建立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資料檔案,定期發布國內外農產品生產、消費、價格、品質、貿易動態等監測、預警信息。有側重地選擇主要國家跟蹤研究其農業政策動向及農產品市場狀況,研判農業生產和貿易形勢變化,及時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構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

        2022年年末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詳細]
      • 多措并舉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勢,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加大對農村勞動力創新創業幫扶力度,增加農村經營性收入。[詳細]
      • 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的縣域發展

        在開展基于自然的生產解決方案實現綠色與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中,縣域發展缺乏將農業現代化與現代生物、數字技術有機結合的意識和能力。 [詳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我要打飞华人永久免费| 你懂得的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3d动漫一区二区|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青娱乐精品在线| 在公车上拨开内裤进入毛片| 两个人一上一下剧烈运动| 欧美巨大精品videos| 国产91热爆ts人妖在线| 国产三级毛片视频|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91国视频在线| 天天爱天天操天天干|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一| 波多野结衣免费|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 91九色视频在线观看| 好看的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波多野结衣电车痴汉|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视频|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玩弄丰满少妇人妻视频| 国产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思思99re热|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中国体育生gary飞机| 抽搐一进一出gif日本|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欧美性活一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