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提出了“四個必須”的重要原則,闡述了一系列重大問題。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了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的發展理念、目標要求、實踐舉措和價值指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新發展理念是我們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總結,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系統性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方式、發展道路等重大問題。新發展理念是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五大發展理念并不是簡單地“并聯”或“串聯”,而是一個相關聯系、相互貫通的有機整體。這就要求在貫徹的過程中,必須完整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整體邏輯,注重協同發力,既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抓牢發展這個本質要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發展的特色與要求,是發展的方式與目標。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如果忽視了本質要求,單純強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就會陷入只有質量沒有速度的發展誤區。因此必須立足發展來講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同時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
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高質量發展不是線性的,而是一個螺旋式的上升過程,必須把發展的質和量有機統一起來,通過質的有效提升引領量的合理增長,通過量的合理增長支撐質的有效提升,從而實現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堅持以質取勝,以質的有效提升引領量的合理增長。“質”是經濟發展的本質特征,表征的是結構、動力、可持續性、分享程度等,是經濟發展狀況的綜合評價。長期以來,國家中長期規劃確定經濟發展目標時,都把追求質量作為首要任務。這表明,經濟發展沒有“質”就不會有“量”,離開了“質”去談“量”只會帶來“速度崇拜”和“GDP狂熱”。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自覺增強質量意識,不斷塑造新的競爭優勢,打造有效益、有品質的經濟發展,為可持續健康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動能。
注重量的積累,以量的合理增長夯實質的有效提升基礎。“量”是經濟發展的外在表象,表征為規模、速度、程度等,是各類經濟指標和水平的量化。“提質”必先“增量”,離開了“量”也談不上“質”。發展才是硬道理,推動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有量的合理增長。這就要求必須堅持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按照“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不斷做大做強經濟實力,為質的有效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毫不動搖地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從大踏步“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從“總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優”,改革開放正是貫穿于整個演進過程中的關鍵推力。過去的高速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未來的高質量發展仍然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只有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高質量發展才能行穩致遠。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通過深層次改革突破發展的瓶頸,塑造發展新優勢。要強化問題導向,充分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動態性和長期性,有針對性地聚焦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真正以“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改革勁頭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要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轉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著力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深入轉變發展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轉變發展方式,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發展方式由“數量速度型”到“質量效益型”的轉型升級。這就要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科技創新的先機與優勢,將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由資源、勞動力和資金全面轉向科學技術進步,形成以技術進步為核心、以技術創新驅動的發展新局面,為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動能驅動,讓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高質量發展必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理解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回答高質量發展為誰的問題。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以人民為中心是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訴求。
發展為了人民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高質量發展是為了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毫無私利的,他們自成立之日起就鮮明地把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推動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克服以物為本的發展觀,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作為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把握“發展是第一要務”,把發展與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融為一體、同步前進,在推動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同時,將人民美好生活提到了更重要的程度和更高的水平。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協調的發展,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必要條件。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一定是供給側與需求側合力的結果。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領域拓展、層次提升,高品質生活已經成為現實需求,這就要求發展的效率不斷加快、發展的效益持續提升。但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滿足的主要因素。高質量發展就是根據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突出強調發展的平衡性、持續性和協調性以及成果的分享性,通過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向社會提供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產品供應,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作者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振信心·推動高質量發展)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詳細] -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各國共同繁榮帶來新機遇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0日表示,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共商合作、共建項目、共享紅利的生動例證,相信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推進,會有越來越多優質合作項目為各國共同繁榮帶來新機遇。 [詳細] -
港區代表委員:秉承愛國愛港光榮傳統 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
在本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中有不少新面孔,他們第一次來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積極建言獻策、履職盡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