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黨中央立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期欄目對該話題進行理論問答。
主持人:趙鑫
嘉 賓:王方方(廣東財經大學生態環境資源與經濟社會系統協同演化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教授)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主持人:中央多次強調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綠色轉型為何重要?
王方方:發展方式的綠色化轉型有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態環境壓力,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過去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背后是嚴重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較低的生產效率,這種發展方式嚴重影響了我國生態環境,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綠色轉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
綠色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轉變方向,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指從傳統的、污染的、高耗能的、高排放的發展方式向以生態環境為中心、節儉、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發展方式轉變。綠色轉型要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導,發展模式向可持續發展轉變,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發展與民生同綠色轉型緊密聯系起來。
綠色轉型也是我國勇于擔當國際責任、向世界發出大國承諾、為全球氣候問題提供中國力量的必要作為。綠色轉型是全球性的議題,要想實現綠色發展,需要加強各國之間的環保合作。作為守信用的大國,我國堅持將低碳綠色融入發展理念中,為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如何平衡綠色與發展是我國綠色轉型的核心所在
主持人:綠色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存在哪些問題和挑戰?
王方方:首先是能源問題,我國的能源消費一直以煤炭資源為主,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也呈現“多煤少油缺氣”的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必然要求我國實現能源的綠色轉型。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我國同樣面臨如何同時實現保障能源安全、達到能源公平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問題。
其次是產業問題,我國過去粗放型的發展模式下,高碳、高耗能行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些行業主要集中在重工業領域,作為產生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促進工業低碳化轉型是實現綠色轉型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國工業轉型還處于“體量大任務重”的攻堅階段,如何推動綠色技術破局,淘汰落后產能,進而實現工業領域的低碳化是實現全面綠色轉型的又一關鍵問題。
再次是環境治理問題,經過長期的粗放式發展,我國的環境問題已經十分嚴重,特別是污染物排放規模居高不下,生態環境承載壓力巨大,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目前我國的空氣質量、水環境狀況以及土地環境狀況仍然不容樂觀,同時環境治理手段依舊以行政處罰為主,市場化的環境規制手段尚不成熟。如何優化環境治理手段,實現環境的改善是又一重要議題。
總體而言,我國綠色轉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十分復雜,轉型過程道阻且長,如何平衡綠色與發展、規劃轉型新路徑是我國綠色轉型的核心所在。
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必須將先進制造業放在重點發展位置
主持人:綠色轉型是一場系統性的變革。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要做好哪些重點任務?
王方方:一是堅定綠色發展理念,在全社會營造綠色生產和生活的新風尚。在生產領域,推行綠色生產觀念,克服以往生態保護與生產相對立的思維,加強企業和產業在綠色轉型中的責任。在消費領域,樹立綠色消費觀念,推行適度消費、可持續消費等消費觀,杜絕鋪張浪費,倡導節能節約。
二是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提高經濟發展全要素生產率,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必須將先進制造業放在重點發展位置,推動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低碳化轉型,實現產業結構綠色化轉型升級。在農業生產領域,構建循環農業體系,推廣生態農業,倡導節水灌溉,推進綠色養殖,聚力農業綠色轉型。在第三產業方面,推動節能環保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綠色化智能化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
三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將綠色技術進步作為綠色轉型的核心推動力。加大綠色科技創新研發投入,整合社會創新資源,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技術、廢棄物處理技術、資源循環利用技術以及綠色信息化技術等綠色技術創新及應用。
四是強化綠色發展制度供給,保障和引導全社會系統性的綠色轉型。作為綠色轉型過程中的剛性約束,綠色發展制度能夠更好地為綠色轉型保駕護航,為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提供制度指引。要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創設激勵機制,通過完善相關財政與金融政策,豐富環境治理和綠色轉型手段,引導市場機制為我國全面綠色轉型增添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詳細] -
綠色轉型打開發展新空間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詳細] -
節能減碳 我國海上油田群加速綠色化智能化開發
2022年,中國海油統籌推動實施了200余項節能減碳技改項目,開展了穩油控水、岸電替代、火炬氣回收、永磁電泵應用等重點節能減碳項目,僅7個重點火炬氣回收項目就減少火炬氣放空約1.2億立方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