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亮點頻出。一方面,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生存環境向好,早期依賴政府補助的情況改善明顯,技術的快速進步已然讓車企度過補貼退出后的“寒冬”;另一方面,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日益成熟,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521.0萬臺,同比增加99.1%,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同比上升91.6%,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同比上升225.5%,由此也看出電動汽車私人消費市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總體而言,中國電動汽車分別在技術、制造和銷售三個維度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技術方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擁有比亞迪、寧德時代、力神等多個知名電池企業,其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壽命等方面不斷提升。中國還在研發固態電池、鋰空氣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以期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成本。
在制造方面,中國具有全世界最大的電動汽車產能,自主品牌如比亞迪、吉利、上汽等汽車制造商發展迅速。并且,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正在加速推進先進技術如物聯網、5G在智能制造中的應用,力求進一步推動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在銷量方面,中國電動汽車品牌在市場份額、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方面都有顯著增長。例如,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達到688.7萬輛,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本土品牌占比達到79.9%,出口量達到67.9萬輛。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10中占據3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企業有望繼續快速發展。
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在全球汽車市場不斷走俏,未來的全球競爭力值得期待——
第一,在政府的引導下,汽車制造企業將進一步向電氣化轉型。電動汽車替代燃油汽車是石油消費向電力消費的轉變。發展電動汽車可以改善石油對外依存度高帶來的能源安全問題。同時,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是電力結構的低碳轉型。未來,電力結構將由風電、光伏發電主導,屆時電動汽車的環境效益將得到凸顯。
第二,中國政府正在大力促進充電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以一線城市為代表,隨著公共充電設施的廣泛布局,電動汽車充電問題得到極大改善,有利于增加消費者的購車興趣。
第三,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巨大。新型電池技術不斷形成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優越的產品,在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未來,中國電動汽車要想在國際市場繼續贏得更大發展,需要相關各方制定嚴格的汽車退役電池處理方案,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充分二次利用原材料以降低成本。除此之外,中國汽車品牌也應進一步加大國際合作,引進更多的先進技術,尋求更多的市場機遇。最后,積極的政策更能促進企業進行研發創新,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促進電動汽車產品向智能化、多樣化發展,滿足全球市場中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作者為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賈平凡、潘子萌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盧福永:緊抓汽車產業智能化新機遇
隨著汽車智能化時代到來,汽車產業迎來更大風口。能否抓牢汽車智能化發展機遇,對我國汽車產業鏈和供應鏈升級、提高汽車產業的全球價值鏈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詳細] -
張輝:實現高水平供需良性循環
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國內經濟增長企穩向上基礎尚需鞏固,需求不足依然是突出矛盾。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要抓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詳細] -
中歐應聯手做大電動汽車這塊蛋糕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上周表示,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口增長迅速,并不是歐盟啟動反補貼調查的理由,二者之間并無邏輯聯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