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三季度經濟數據正式公布,總體情況令人樂見。從宏觀看,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之前市場普遍預期增長4.4%),中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經濟數據大超預期的同時,也預示著全年GDP增長目標基本可以實現。展望四季度,中秋、國慶假期的國民經濟表現,已經開了一個好頭,近期發行的1萬億特別國債,將我國財政赤字率從3%抬高到3.8%左右,對經濟增長亦有正面作用。綜上,中國四季度經濟復蘇態勢已經形成,只要沒有不可預測的意外情況,全年5%的增長目標實現應毫無壓力。
從產業看,前三季度,我國第一產業同比增長4%,第二產業同比增長4.4%,第三產業同比增長6%,可以看出:三產服務業為中國經濟增長貢獻最大。在第三產業中,增長最快的是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同比增長分別為14.4%、12.1%、9.5%。其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受益于經濟放開,屬于恢復性增長,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高增長則受益于數字中國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數字化、數字產業賦能中國經濟,推動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并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支柱。
第二產業工業增長幅度不算太高,但根據統計局數據,9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已經重回擴張區間。由于購物需求往往集中在四季度,比如雙十一、元旦等時間節點消費需求比較集中,故預期四季度工業產值將保持增長態勢。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產業產量增長最快的領域分別是太陽能電池、充電樁、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增長63.2%、34.2%、26.7%。而從出口細分看,今年貨物出口中“新三樣”表現搶眼,新三樣即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根據海關數據,前三季度,我國“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7989.9億元,同比增長41.7%。對此,可以得出結論,圍繞新能源的綠色經濟也已成長為中國經濟的新支柱。
前三季度服務業亮點在數字經濟,制造業亮點在綠色低碳經濟,這兩種產業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支柱、逐步替代老的支柱產業撐起中國經濟。這一轉型方向可以顯著增強中國經濟、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正式揭牌,未來國家數據局將進一步推進數字基建的完善和落地。但光有硬件不足以滿足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比如數據要素市場方面,當前急需完善數據要素市場交易規則、數據流通安全規則、數據確權產權法規等,這些軟件是數據要素市場繁榮的前提。再比如當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資金、人才、技術困境。再比如當前我國數字產業鏈關鍵節點存在短板,芯片、操作系統等方面受制于人,應大力投入研發,備好國產化替代方案。
在10月于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綠色發展成為峰會重要議題。中國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深刻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至理名言。當前國際局勢復雜,使得能源供應出現動蕩。為擺脫能源對經濟發展的桎梏,新能源成為全球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突破口。而我國企業富有前瞻性地在新能源領域布局,正好契合全球能源發展趨勢。
未來,在鼓勵我國企業在綠色低碳領域積極創新,保持全球技術領先優勢的同時,繼續保持政策對國內綠色低碳需求的支持激勵態勢,以購買訂單來壯大綠色產業經濟。雙支柱產業奠定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基礎,配合財政四季度加力提效,2023年全年穩經濟目標基本將可以實現。展望2024年,隨著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逐步轉入美元寬松周期,影響中國經濟的外部條件也將轉好,中國經濟必將有更強勁的復蘇。
(作者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內陸地區從“后衛”變成“前鋒”,沿海地區開放發展更上一層樓,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系更加緊密。[詳細] -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探索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共建國家互利共贏。[詳細] -
技能人才發展生態迎來歷史性變革
進入現代社會,更需要打造崇尚技能、有利于工匠成長的社會生態,弘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詳細] -
李長安:加快推進保險業綠色轉型
在各項政策基礎上,此次《分類指引》立足具體操作層面,從業務分類的角度出發,對綠色保險產品、保險資金綠色投資、保險公司綠色運營作出規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