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理論 > 資訊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點及實現路徑

      賈品榮 發布時間:2023-10-31 08:46:00 光明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繼承與發展,深入領會這一重要概念,有助于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

        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當關鍵科學技術實現突破并發生質的變化時,必然會引發生產力核心要素的變化,產生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緊密相連,重點聚焦技術含量高的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強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增強發展新動能,但不意味著拋棄傳統產業,強調傳統產業應通過改變生產方式不斷提高生產效率。

        新質生產力具有高質量發展的特征。首先是科技供給的高質量,即通過科技創新引領生產力變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表現為在原始創新、基礎研究、前沿科技探索、關鍵核心科技、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獲取、高水平科技人才培育等方面不斷占領制高點。其次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高質量,即將先進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現實問題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解決方案和操作范式,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帶動產業結構實現優化升級。

        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我國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我國未來不斷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要努力方向。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途徑,包括營商環境改善、增加研發投入、強化技術創新能力、提高教育質量等。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我國經濟總體上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其原因在于部分產品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不在自己手中,品牌優勢也不突出,由此產生高產值、低收益的問題。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克服高端制造業的技術短板,增強先進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深度融入綠色化。新質生產力具備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內在特征,強調維持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應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打造高效生態產業集群,通過技術創新改造傳統高耗能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并躍遷至價值鏈的高端水平。

        打造數字核心技術。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3D打印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創新,使得數字技術與其他技術領域不斷實現跨界協同。數字技術創新通過數字網絡和智能算法將對未來的生產流程、生產模式、管理方式產生顛覆性影響。伴隨數字技術創新在各產業領域的滲透、覆蓋和應用,賦能效應逐步擴大,將有力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釋放人才活力。高層次創新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快培養能夠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壯大新興產業人才隊伍,讓創新型人才轉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引領者、推動者。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先進技術的應用提供良好基礎條件。新型基礎設施是企業利用先進前沿技術實現跨越式升級發展的基礎條件。新型基礎設施的新穎之處在于有潛力與各個行業及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相結合,利用新技術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賦能應用于生態、醫療、金融等多樣化的領域,促進多種技術、產品和行業實現協同或融合發展。譬如,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區塊鏈為代表的技術基礎設施,能夠圍繞數據信息的處理、分析和決策過程,增強生產端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的匹配度,進而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加強產學研合作,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新質生產力發展所依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具有高創新性和知識密集性的顯著特征,對科技人才資源的依賴性較強,且對科技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較高,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養是關鍵制約因素。當前,我國高水平科技人才儲備仍然不足,人才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必須加強產學研合作,完善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以多種形式培養更多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

        聚焦底層共性技術的突破創新,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目前國內創新資源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必須堅持自主創新實現創新突破。在單一自然科學領域長期未能出現突破性創新的情況下,底層共性技術的突破創新成為短期內快速形成新的技術應用亮點、突破性產品亮點和技術壁壘要素的關鍵。

        加速技術轉移轉化,提高技術應用水平。可通過打造技術服務平臺融通大中小企業研發資源,避免研發信息孤島效應導致的技術資源、設備、人員的閑置和浪費,有效彌補基礎創新和產品開發之間的空白地帶,降低企業研發風險和成本。加強政府在科技成果產業化中的導向作用,針對底層關鍵技術領域,實施包括研究、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等在內的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全方位扶持行動。布局以創新成果產業化為目標的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加強對數字企業扶持力度, 實現更優的“數字生產力”。現階段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未來應繼續加大對數字企業扶持力度,優化核心技術產業布局,實施多領域、多部門、多形式聯合的數字核心技術攻關行動,構建產學研用協同的高效科技攻關體系。在產業格局未定的關鍵窗口期,搶占技術優勢,形成更優的“數字生產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作者:賈品榮,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国产线免观看手机版精品|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国产三级自拍视频| 香蕉视频网页版| 国产欧美国产精品第一区| 18岁女人毛片| 国产美女口爆吞精普通话|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精品9|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三级伦理电影网| 成人黄色激情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色网站|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 乱人伦xxxx国语对白| 欧美一级片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老少配性啪啪|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欧洲一区|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 免费能直接在线观看黄的视频免费欧洲毛片**老妇女 |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男性玩尿眼玩法| 台湾佬在线观看| 老色鬼永久精品网站|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麻豆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四虎最新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