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民主是人權的前提和保障,民主自身就是一種重要的人權,發展民主是保障人權最為有效的方式。深刻把握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下人權保障的整體意蘊與實踐路向,具有重要意義。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權保障的政治表達與動力源泉
首先,全過程人民民主拓展了人權保障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實現了過程民主與成果民主、程序民主與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與國家意志的有機統一,建立了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和社會組織協商等多層次的協商機制,形成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全過程的民主理論與實踐,“五個民主”有機融合、相互補充,不同社會利益群體、階層都能有平等的機會和渠道充分表達利益訴求,拓展了中國特色民主權利實踐。
其次,全過程人民民主是落實人權保障的一種新形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制度形態、治理機制和生活方式,能夠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民主在價值、制度及實踐上最新創新成果,通過全領域全方位的政治參與保障各項權利真正實現,有效將人權保障落到實處。
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人權保障提供不竭的動力。全過程人民民主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權,將人權貫穿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網絡等領域,展現在物質、精神及社會等文明形態中,豐富了生存權、發展權、人身權、人格權及財產權等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完善了環境、安全、數據、數字等新興人權,逐步形成順應時代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人權體系,實現了人權保障體系的日漸完善。
全過程人民民主拓展了人權保障的政治實踐與制度設計
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不斷創新政治參與的渠道與方式,從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到民主決策再到民主協商,將“五個民主”創造性貫通起來,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形式有效實現了民主權利的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有助于人民意見和意愿充分表達與真實體現,讓人民真正當家作主、依法享有廣泛而真實的權利和自由,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和正當權得到有力維護。在新時代,將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國人權保障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夯實了人權保障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法治是人權最有效的保障,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切實保障了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及人格權,是我國人權保障事業發展中的重要成就。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權利得到有效保障,建成完善的規模巨大的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體系,大幅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人權保障事業全面發展。
完整的制度程序,是人權保障的理念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深度融合的具體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將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和社會民主有機聯結、貫通,通過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拓展社會民主、推進基層民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的高度統一、最大限度地保障國家權力屬于人民,是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權保障。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形成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政治格局、具有民主及治理等方面優勢,體現為政黨制度的人權保障。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人權保障的重要體現,為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權利提供根本保障。基層群眾自治實行基層群眾在管理、服務、教育及監督層面突出主體性,有效保障基層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遍布村莊及社區的民主懇談會、民主聽證會以及“小院議事廳”“板凳民主”等基層民主平臺既是基層民眾的民主參與方式也是維護自身權益的有效途徑。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陳金龍:新征程堅持人民至上一以貫之
科學總結人民的實踐經驗,充分吸收人民的實踐智慧,是中國共產黨制定方針政策的基礎,也是理論創新的源泉。[詳細] -
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百年來,實現精神的獨立和解放,實現精神面貌的改變、精神生活的豐富、精神文明的提升,與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奮斗史深深交融。[詳細] -
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有力保障
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貫穿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矢志不渝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所進行的百年奮斗歷程之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