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夏學平介紹,中國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數字技術已躋身全球科技創新第一梯隊。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速達18.1%,有力支撐了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也為數字貿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近日聯合發布的《數字貿易發展與合作報告(2023)》顯示,2019年至2022年,全球數字貿易增長了36.9%,中國全口徑數字貿易總額(跨境電商貿易額和數字服務貿易額之和)由3.17萬億元人民幣增加至4.68萬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3.9%。作為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1.5%。加快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已成為世界各國把握數字時代機遇和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金鑰匙”。
數字技術國際合作對于促進數字時代全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我國數字技術走出國門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
一是數字核心技術國際競爭力不足。近年來,我國數字科技發展迅速,在數字領域核心技術上實現了很大突破,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仍然存在,高端核心硬件設計制造和基礎軟件研究應用還相對薄弱,這對中國推進數字創新、產業融合、價值鏈提升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帶來了明顯限制。在生產效率、合作供給、標準規則等方面的差距制約了中國在高端領域的數字技術國際合作。
二是數字領域國際合作規則框架較為單一,數字技術深度合作尚存阻礙。目前我國開展的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框架主要集中在數字貿易等領域,在數據流動、數字監管、數字治理等領域尚未有效嵌入。中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源代碼開放、數字安全保護等領域雖然已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國際合作,但在技術體系、國際標準和資質認可等方面還存在分歧。
三是數字鴻溝逐漸催生出數字技術國際合作壁壘。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衡量數字化發展:2022年事實和數字》報告顯示,全球仍有27億人不能上網,大多數來自發展中國家和貧困農村地區。這里的數字網絡基礎設施并不完善,各國之間的數字設施標準體系的差異較大,信用體系和支付體系等方面的問題難以得到資金解決,使數字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束縛。
在構建普惠繁榮網絡空間的征途上,我們既要有全球視野,謀劃布局、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推動我國數字技術國際合作健康發展;又要做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準備,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讓數字發展紅利惠及全球。具體而言,需要加強以下幾點:
一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提升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原始創新能力。圍繞網絡通信、集成電路、關鍵軟件、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深入分析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中關鍵核心技術需求缺口,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提高關鍵核心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推動政府和市場的高度融合,釋放各類主體科技創新效能,形成攻堅克難的合力,加快推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核心技術科技攻關,最大限度集中創新資源攻破芯片制造、基礎軟件等“卡脖子”技術,補齊數字經濟發展的短板。加大在數字孿生、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的科技研發力度,著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和顛覆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搶占未來數字經濟發展的技術先機和主動權。
二是深度參與全球數字經濟規則制定,積極拓展數字技術合作空間。當前,數字經濟規則已成為國際經貿規則競爭的制高點。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應主動參與數字經濟國際規則談判,積極爭取與歐盟等區域外經濟體簽訂數字貿易和數字經濟合作框架,持續推動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提升在數字經濟國際規則競爭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在新型國際關系框架下著力推動各國就共同關心的數字技術合作開展國際對話,注重圍繞制定數字技術標準體系的構建開展國際合作。加強跨境數據保護、數字隱私保護、跨境數據流動等重點領域規則探索,積極就人工智能發展原則、數字技術的科技倫理、數字貿易與數字關稅規則等問題與世界各國開展深度合作,拓展與世界各國的數字技術合作伙伴關系,為共同構建數字經濟合作框架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是借力互聯互通彌合數字鴻溝,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紅利的全球共享。世界互聯網大會作為旨在縮小數字鴻溝、促進網絡空間共享包容的平臺,自2014年以來已連續舉辦十屆。在本屆大會上,非洲互聯網之父尼·奎諾表示:“世界互聯網大會將在各方支持下,通過推動全球互聯網發展,為非洲消除數字鴻溝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助力。期待通過合作縮小數字鴻溝,共創網絡空間共享、包容的未來。”以世界互聯網大會為契機,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數字經濟體,應該積極響應國際社會需求,共同致力于彌合數字鴻溝,積極拓展數字技術國際合作,持續推進數字經濟紅利共享,讓數字經濟發展成果更好地造福全球。
(作者:靳曉宏、李輝,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數字技術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詳細] -
加快推進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 [詳細] -
健全數字技術人才培養體系 支持新興產業發展
加快培育數字技術工程師,推動人才隊伍結構完善,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