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為此,我們必須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與合作,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早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即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2014年11月9日,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我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為我國創造了良好國際環境、開拓了廣闊發展空間?!?/p>
黨的二十大確立黨在現階段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將“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為此,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體特征和鮮明特色都在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得以充分彰顯,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增強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活力。
高水平對外開放與深層次改革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相互促進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改革和開放之間的關系就體現出系統性特征,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對內開放”,開放在實踐中也對應“對外改革”,改革和開放長期相互促進,體現出系統合力,助推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在新時代,我們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要求高水平開放與深層次改革協調互促。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必須實行高水平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寶貴經驗,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深層次改革注入新動力。中國式現代化以“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本質要求,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現代化進程。伴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國日益進入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永遠不會關上。改革開放初期,對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開放政策為我們打開了新的國際視野,確立了一定階段的經濟趕超的具體目標,也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探索性實踐基于更廣泛的人類經濟管理智慧結晶之上。
雖然中國自古就有市場經濟的豐富實踐經驗,在近代也有過被迫與世界大市場連通的歷史,但以主動的方式制度性地汲取發達國家的市場建設與治理知識,改革開放是一次歷史首創,主動開放本身就是一種改革。新中國的成立與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極大地更新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然而傳統文化中的守舊和封閉性元素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縛著中國人的思維。開放是一種最具沖擊力的思維打開方式,讓改革所需要的“思想解放”條件更容易達成。由此可見,開放從一開始就蘊含中國式現代化所要求的“物質和精神共同富?!睂傩浴?/p>
開放也是一種橋梁,不僅使得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而且使得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經歷曲折后得以更加接近社會主義本質所要求的狀態。當然,開放本身也絕非“有百利而無一害”。開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能否把開放導向對改革有利的途徑,還要依賴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實踐創造力。在新時代,我們強調對外開放的高水平,就是對開放提出了高質量要求。這必然會對改革的路徑優化產生積極影響,有助于解決改革進程中形成的新問題,使我們更有力量更有信心打贏改革攻堅戰。
深層次改革為對外開放進入高水平階段做好了準備。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應當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深層次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們正以改革精神為引領,大力消除地方性市場分割,把大市場優勢進一步由潛能轉化為實力,凝聚國家整體性的市場力量。這必將極大改善眾多中國企業在與國際市場巨頭進行商貿活動時的被動處境,改變我們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弱勢地位。改革的深化也指向營造更加優良的國內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中國市場對擁有先進技術的國際企業的吸引力。
我們應以打造高水平開放新高地為重要突破口,將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等建設成新時代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試驗田”。改革的深化是以解決發展不均衡為問題導向的,而更加均衡的區域經濟發展則使得開放布局的空間優化得以進行。我們要鞏固東部沿海地區的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金融改革是國內深層次改革的關鍵環節。我們要推動金融回歸本質,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金融強國,以堅實的經濟價值優勢基礎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使得人民幣在全球范圍內初具網絡效應的同時,也為各國人民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務選擇,讓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發展紅利通過開放的人民幣金融渠道惠及世界。
高水平對外開放激發創新、促進協調、保護生態、擴大共享,助推高質量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也是高質量的對外開放。我國的對外經貿,從“來料加工”“兩頭在外”到“產品出口”,再到“中國制造”“世界工廠”;從“引進外資”到“海外投資”再到“海外建廠”,一步步從少到多,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單一到多元,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高水平對外開放也是以助推高質量發展為目的的,能否推動發展質量的提升也成為檢驗對外開放水平高低的標準。高質量發展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模式,以創新為第一動力,以協調為內生特點,以綠色為普遍形態,以開放為必由之路,以共享為根本目的。新發展理念的五大要素之間是互相貫通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在開放中激發創新、促進協調、保護生態、擴大共享。
高水平對外開放激發創新。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創新最需要開放的環境,思想的火花需要在思維碰撞中產生。中國人不缺乏智慧,但中華民族的創新力曾一度被封閉僵化的制度環境所束縛,開放能夠促進改革的一個重要機制正在于開放激發了人們的創新意識,為經濟社會的變遷注入了思想力。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快攻克“卡脖子”技術,既需要埋頭苦干,也需要時刻關注世界科技前沿動態,更加注重從世界范圍內多渠道匯集優質智力資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水平對外開放意味著更充分的人才交流,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們已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儲備,開放的環境最有利于發揮我國的人才優勢,加快我國從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的進程。
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協調。協調是可持續合作的前提,為開放共同體中的各方都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我們與世界友好國家深化團結合作,建立多邊平臺協調機制,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在市場、資本、技術等領域促成高水平的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共同打造數字經濟、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增長引擎,共同確保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可靠,共同以協調發展理念促成正確的全球再平衡。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通過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來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充分展現了協調的意義和力量。我們通過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使得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實現內外雙重協調,極大地增強了中國經濟對于世界發展的引擎作用。
高水平對外開放保護生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生態文明的現代化。生態問題具有全球性特征,保護生態環境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國際統籌,要求全世界都應開放合作,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危機。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既意味著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增速而引進破壞生態環境的落后生產技術,還意味著我們必須積極參與并引領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秩序重構。我們向全世界莊嚴承諾“雙碳”目標,與對人類生存發展負責任的世界各國共同研發降碳減排技術,分享生態文明建設經驗,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另一方面,在國際環保問題有泛政治化傾向的背景下,我們主動強調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綠色標準,也是以自身的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來積極應對外部風浪的“先手棋”。
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共享。共享是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的價值導向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決防止兩極分化。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了發展成果共享的范圍和空間,使得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都能彼此互惠,在共享中提升獲得感和滿足感,實現國內均衡和世界均衡的協調互促。我們積極建設高水平開放平臺,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我們提供全球共享的高水平國際公共產品服務,助力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通過合作共贏機制提高全球范圍內的共同富裕程度,表明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是為世界所共享的。
高水平對外開放讓“兩個結合”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出更大實踐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才得以成功推進和拓展的。其中最大的基于實踐的理論創新是明確提出了“兩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結合”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而“兩個結合”內涵“對外開放”的元素,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也讓“兩個結合”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出更大的實踐力量。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而“以世界為鏡鑒”則可深察本國實際,這正是高水平對外開放之于“第一個結合”的意義。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通過“開眼看世界”的方式開啟了客觀認識中國的歷史進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中國帶來了馬列主義的普照之光,讓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從此處于科學社會主義的軌道??梢哉f,正是“開放”,讓“第一個結合”的兩個方面得以歷史性地相遇,馬克思主義為古老中華文明注入了現代性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探索則讓馬克思主義以中國化的方式成功在21世紀繼續展現其科學光芒。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存在”本身的交互關系性,這一哲理反身性地適用于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關系,而開放則是關系建立的前提。馬克思主義以其理論的開放導引開放性實踐,我們要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持續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以更好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是具有人類立場和世界眼光的,這意味著以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在高水平開放環境中進行。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襟學習和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人類知識的總和”中汲取優秀思想文化資源,兼容并蓄、博采眾長。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中華文化本身是由多元文化匯聚成的文化共同體,中華文化認同超越地域鄉土、血緣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內部差異極大的廣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因此,在“文化開放交流”的觀念上,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我們必須推進高水平開放,更好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讓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做出更突出貢獻。
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具備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
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體現了發展中國家獨立探索并創造現代化新圖景的能動性和主體性。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也是國家和民族自主性的表達。中國式現代化是開放發展和平共處的現代化,而我們推進開放發展也必須以自身力量為基點,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長期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環境,增強了我們在開放環境中穩妥應對風險挑戰的主動性。改革開放是我們主動做出的正確歷史選擇,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要繼承并發揚開放的自主性。
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是統一的。我們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具備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我們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增強全球要素資源的吸引力,有效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協同效應,進一步提升對全球資源的配置力,強化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競爭力。我們要持續深化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要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要加強國內大循環在雙循環中的主導作用,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我們要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我們要通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增強我國出口產品和服務競爭力,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我們要深入研究并推動完善國際經貿規則,加大在市場準入、管理標準、透明度、知識產權保護、監管規則等重要領域的先行先試和壓力測試,統籌開放和安全。我們要了解國際事務,調查研究利益攸關國、貿易伙伴國、投資對象國的情況,維護好我國企業在全球范圍的利益。
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求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
開放發展最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的問題。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正在面臨重大調整,引進來、走出去在深度、廣度、節奏上都是過去所不可比擬的,應對外部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壓力也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F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
如今的開放發展的大環境總體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有利,同時面臨的矛盾、風險、博弈也前所未有,我們必須對開放環境中的陷阱加以警惕。目前,我們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也需要加快提升。
為此,我們要不斷探索實踐,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加快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我們要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耙粠б宦贰苯ㄔO是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要找準突破口,以點帶面、串點成線,步步為營、久久為功。我們要在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的同時,進一步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切實增強全球經濟議程設置能力,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加快建設自由貿易區,積極承擔與我國能力和地位相適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現代化過程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密不可分。我國40多年來的發展成就得益于對外開放,我們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實現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如今,我國對外開放已從早期“引進來”為主轉為“大進大出”新格局,進入“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正在建設與之相應的法律、咨詢、金融、人才、風險管控、安全保障等體制性力量,以支撐高水平對外開放。實踐告訴我們,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
中國式現代化既增強了我們的“四個自信”,也在全球面臨發展困境的關鍵歷史節點為人類帶來了新的道路選擇。我們要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順應經濟全球化新階段,進一步掌握歷史主動,增強并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活力,讓世界領略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讀懂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認同中國式現代化的理念。
?。ㄗ髡邽楸本┐髮W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政治經濟學學會理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高水平開放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正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詳細] -
高水平開放開辟合作共贏新境界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實踐的重要體現,是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是推動全球新型治理變革的題中之義,是符合中國人民利益、契合全球人民福祉的關鍵一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