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廣州市召開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其中提出要在大抓產業發展上出實招見實效,加快完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筑穩區鎮村高質量發展堅實基礎。
產業興鄉
發展鄉村產業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根基。鄉村產業振興是推動“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更是破解縣鎮村內生動力不足難題的重要抓手。2023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視察時就明確指出,“農村特色產業前景廣闊”。
廣州地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連山接海,各區自然資源稟賦差異明顯。一直以來,廣州堅持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山水優勢和大都市的便利,高度重視嶺南人文傳承,積極推進鄉村產業發展。2021年,廣州市35個村鎮獲評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包括了種植、水產、畜禽、休閑農業等方面,既有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又有獨具地方特色的特色產業,可謂特色明顯,成效顯著。2022年,廣州共有170家企業獲批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總量躍居全省第一。其中新認定27家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新增數量居全省第一,涉農收入超380億元,累計帶動農戶6萬多戶,每戶年均增收約1.2萬元。2022年,廣州市新增4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總數達到15家,居全省各市之首。
現實難題
基于廣州的戰略定位,從更高要求看,鄉村產業發展仍然面臨一些亟需破解的難題。
一是產業發展思路受限且市場主體不強。即使是坐擁大都市便利,鄉村產業發展需要的人力和技術仍然面臨短缺難題,產品拓展的渠道和能力仍然面臨多種制約,導致鄉村產業發展經營相對分散、市場競爭力有待加強,個別鄉村產業發展的特色不夠明顯。一些從事鄉村產業發展的規模較小的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因缺乏產業經濟思維和龍頭企業引領,往往是“有心無力”,可能面臨有生產無產業、成本高收益低、風險大穩定性弱等困境,難以真正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產業做大。
二是產業發展要素整合不力且人力資本不足。一方面,鄉村產業發展的資源要素整合不力,經營不善。鄉村產業發展需要的土地資源難以整合、資金技術普遍短缺、市場拓展渠道不暢以及人才下鄉入鄉不易,致使鄉村的稀缺價值資源難以得到聚合創新,鄉村產業持續發展乏力。另一方面,鄉村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本不足,缺產業領頭人才。鄉村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勞動者不足;甚至受非農產業和中心城區虹吸效應影響,擁有產業發展需要一技之長的鄉村人才容易“離鄉離農”,進一步加劇了鄉村人才短缺和人口外流。
三是企業進村入鄉通道不暢且缺乏激勵機制。優質企業要引進來,就必須有相應的對接載體。然而,受市場機制自發引導,城市天然就是要素聚集地,農村資金、土地、人才源源不斷流向城市,進村入鄉少,造成農村資本對接的平臺和載體建設的發展動力不足。特別是鄉村自然資源要素管控嚴格,出于“非農化”“非糧化”等顧慮,企業入鄉進村需要的建設經營用地受到嚴格的管控,在鄉村開展生產經營的企業面臨較高投入風險。
實踐路徑
走在全省“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最前列,既是廣州的使命,也是廣州的擔當。筑牢“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的鄉村產業基礎是必然選擇。面對鄉村產業發展中的難題,關鍵是要立足地域優勢,構建“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長效機制,堅持走特色種養、特色食品、特色手工業和特色文化之路,打通城鄉生產要素互動的梗阻,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要將企業競爭優勢與鄉村資源稟賦相嵌。堅持將企業優勢與鄉村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人脈優勢相結合,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總引擎,把握鄉村建設行動蘊藏的巨大潛力。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資金、技術、生產、組織和人才,尤其是對市場反應敏銳等方面的優勢,厘清鄉村的資源稟賦、勞動力和消費潛力等優勢,以自身優勢產業為切入點,推進企業入鄉進村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二要構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推進城鄉產業融合和三產融合,提高農業比較勞動生產率和比較收益率,為資本的“城—鄉”流動奠定產業基礎。聚力人的“城—鄉”流動,尤其是有一定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和社會資本積累的人的入鄉進村或返鄉回村,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帶動資金、信息和技術等其他生產要素的“城—鄉”流動,助力鄉村勞動者企業家精神培育,為企業入鄉進村增加商機和可能。最終實現企業發展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互利共贏。同時,積極探索擴大農村承包地產權結構的開放性,支持通過盤活農村土地經營權,增強農村產業發展的盈利潛力和空間,吸引更多的生產要素流向鄉村,激勵更多的企業入鄉進村。
三要建立城鄉空間資源的再生產體系。積極開發農業農村人文、社會和康養功能,通過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傳承農業文明,大力發展農業數字化,積極推動創意農業和休閑農業,拓展城鄉產業發展空間,形成多業態協同發展新格局,以利于鄉村發揮特有的資源稟賦優勢和地理區位優勢,利用好土地、生態和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吸引更多適合鄉村發展需要的企業入鄉進村,助力鄉村產業聚集成鏈。
四要以金融創新助鄉村產業發展行穩致遠。一方面,積極創新金融投資工具,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采取資助、補助、獎勵和股權量化等方式支持鄉村公益性、公共性項目建設,聚力社會資源,助力鄉村社會事業發展。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建立鄉村投資和產業發展平臺,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力量參與,發揮社會資本和專業機構的優勢,聚力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激發鄉村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作者系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廣州市新型智庫建設重點基地-鄉村振興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促進中國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增長
隨著人口轉變達到更高的階段,生育率下降是一個符合規律的現象;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更高的階段,經濟增長也不可避免從高速轉向中高速乃至中速。[詳細] -
史觀—微觀—宏觀—域觀——從經濟學范式演進看現代經濟學范式創新
科學發展的歷史軌跡表現為學術范式的不斷演進和重大變革。簡言之,應在現代主流經濟學的“微觀—宏觀”范式承諾中,引入域觀范式承諾,形成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域觀經濟學三大體系構架。[詳細] -
搶先看,中國經濟的三個歷史新高
2023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4.5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比重超過五成,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詳細] -
小插曲無礙金磚國家合作大趨勢
日前,頻頻拋出爭議政策的阿根廷新任總統米萊正式宣布,阿根廷不會加入金磚國家。金磚國家是新興國家共商共贏的大家庭,阿根廷若以此為契機,本有望逐步擺脫經濟困境,自主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