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中國汽車產業跑出“加速度”,產銷量首次均突破3000萬輛。從1953年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中國汽車工業在薄弱基礎上蹣跚起步,到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中國汽車產業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躍升,不斷展現著經濟穩中向好的新態勢。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總量分別達到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其中,我國汽車出口量達522.1萬輛,海外市場份額持續上升,意味著國產汽車在得到國內用戶喜愛的同時,也獲得了海外消費者的認可,并在汽車行業形成了顯著的出口拉動效應,成為我國工業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為我國經濟持續向好提供強勁的推動力。
我國汽車產業近年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財政部2022年發布《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車購稅減免等優惠政策落實落細;工信部等5部門2023年印發《制造業可靠性提升實施意見》,旨在推動汽車等產業的關鍵核心產品可靠性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務院辦公廳組織開展汽車數智化轉型試點、提出以創新驅動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基本原則之一,為我國汽車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一系列政策從需求端提振消費,從供給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兩端政策同時發力,多個部門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形成了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穩固基礎,為汽車產業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在此基礎上,我國緊密跟進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以科技創新為汽車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并向世界展現“中國智造”力量。新能源汽車是汽車行業的新興賽道,為我國汽車行業企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遇。以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為例,近年來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頗豐,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使用壽命等關鍵技術指標均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除此之外,在汽車安全性方面,與各國普遍著眼于電池本身的安全性能相比,我國開創性地探索充電環節的安全技術,從產業鏈上下游協力創新,共同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安全和使用安全,為世界打造了提高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中國范本。
上述各項數據與種種技術創新,不僅是我國整體經濟向好的一種縮影,更顯示了我國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為經濟增長不斷積累新的動力和優勢。回顧2023年,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舉措,積極推進產業升級和轉型,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以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大了對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創新創業,培育更多具有高科技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產業,并提供了政策、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以激發創新創業的活力。此外,我國積極參與全球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擴大了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優化了外商投資環境,吸引了更多的外資,促進了國際產能合作,提升了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當下,我國各個行業正積極協同發展,推動著中國經濟邁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制造業以5.0%的增長率領先于其他門類,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不斷增強。工業生產方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尤其是裝備制造業的6.8%增長率,凸顯了中國在高端制造領域的競爭力。高新技術產品如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大幅增長,更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動體現。這不僅激發了消費潛力和市場活力、強化了消費的內生動力,更為就業擴大和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國經濟正經歷著重要的轉型期。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存量政策與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政策效應不斷累積,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增長潛力。當前,我們應該看到,積極因素不斷增多,經濟既有總量的增長,更有質量的提升,創新驅動能力持續增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筑基鋪路。
?。ㄗ髡撸狐S勃,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搶先看,中國經濟的三個歷史新高
2023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4.5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比重超過五成,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詳細] -
三個“全球最大”折射中國經濟吸引力
2023年,在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內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實現回升向好,增長引擎持續轟鳴,更加難能可貴。[詳細] -
推動汽車消費進一步擴大
汽車是我國消費大盤中規模較大、占比較高的商品,也是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的重要領域。從發達國家汽車消費的一般規律看,千人汽車擁有量和人均GDP之間一般呈現“S”形變化,存在導入期、普及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