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對城鄉融合發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縣城是以城帶鄉的橋梁和紐帶,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必須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圍繞提升能級、拓展空間、優化品質、壯大產業等方面完善縣城功能,提升縣城的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效能,以縣城高質量發展推動縣域城鄉融合發展。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縣城發展能級。縣城是我國城鎮體系的基礎組成部分,一方面承接大城市的外溢功能,一方面輻射帶動鄉村,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為更好地發揮縣城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作用,一是要充分挖掘縣域特色優勢資源,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級,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帶動科技進步、吸引人才聚集;二是以完善縣城功能為重點,構建“縣-鄉-村”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城市和鄉村互補互促、共同繁榮;三是加快構建“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的城鄉產業空間布局和融合發展機制,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立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縣城是城鄉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協同發展的天然載體,必須從根本上破除城鄉分割的體制弊端,著力破解阻礙城鄉要素流動的各種障礙。一是破除人口、技術、土地、資本、數據等生產要素在城鄉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暢通各類要素、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渠道;二是盤活農村要素資源,挖掘激活農村發展潛力,提升城鄉間要素協同配置效率;三是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賦能,有序推動農民進城、人才和資本下鄉,全面激發縣城內生動力和縣域內鄉村發展活力,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提升縣城品質,優化發展空間,引領推動縣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升縣城基礎設施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拓展優化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事關縣城乃至整個縣域的民生質量。要樹立宜居、韌性、智慧理念,持續推進縣城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城市有機更新,打造精品縣城,提升生活品質和便利化程度;探索構建新型城鄉社會治理體系,推動治理和服務重心下沉,強化鄉村治理要素保障,完善鄉村治理組織體系,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數字化;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機制,讓城鄉更宜居、居民更舒心,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第一視點·記者手記丨左手繁華都市 右手和美鄉村
20年前,同樣是初春——2004年3月23日一早,一輛中巴車從浙江省委大院開出,朝嘉興駛去,一次重要調研由此開啟。 [詳細] -
千軍萬馬戰猶酣——廣東代表團開放日關注“百千萬工程”
經濟總量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的廣東,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和最大潛力板,也是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開放日備受關注的話題。[詳細] -
兩會數說中國 | 超4.2萬億元!2024年我國教育支出繼續增加
2022年超3.9萬億元、2023年超4.1萬億元、2024年超4.2萬億元……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的預算報告顯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規模逐年上升,令人注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