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 我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對科技創新重視程度之高、出臺政策密度之大、推動力度之強前所未有,形成從指導思想、戰略部署到重大行動的完整體系,推動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規律的深入把握、對創新與發展關系的新認識。縱觀人類發展史,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5G全場景應用與整機研發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樣車成功下線,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投入使用。科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成效顯著,水稻、玉米、大豆等一批農作物新品種示范推廣,農作物良種增產貢獻率超過45%。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科技實力大幅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我們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達2.79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176%,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91%提升到的2.44%;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比2012年提高8個百分點;發明專利授權量69.6萬件,比2012年增長2.2倍,國際專利申請連續3年居全球首位。我國基礎前沿領域不斷取得重大原創成果,戰略高技術不斷取得新進展。
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完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科技創新,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必須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定型。出臺了一系列激勵企業創新的政策,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人財物各種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我國企業在人工智能、5G技術、半導體產業、生物技術以及綠色能源等戰略性高技術領域的競爭力不斷增強。2021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同比增長18.7%,研發投入占到全國企業的70%。
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力量顯著增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有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貫徹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強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創新條件建設,完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讓各類人才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科技創新人才結構和質量不斷優化,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涌現,科技人才效能持續增強。2019年,各類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到480萬人年,居世界首位。截至2020年底,我國技能勞動者已經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人。
(作者為福建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