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場景,塑造數字文化產業新賽道
作者:齊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是在全息呈現、數字孿生、多語言交互、高逼真、跨時空等新型體驗技術迅速發展并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契合新時期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多元化、互動型、沉浸式體驗消費的空間和載體,不但能夠滿足年輕群體對個性化、多樣化的體驗性消費的需求,而且能夠解決老齡群體、殘障群體傳統文化消費受到身體條件、裝備設施條件等制約的問題,可以全方位地創造新的文化體驗。
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場景,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深入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推動著經濟社會發展。2016年,數字創意產業首次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成為與新興技術、生物、高端制造和綠色低碳產業并列的五大新興支柱;2017年,原文化部出臺《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成為國家層面首個針對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宏觀性、指導性政策文件,也是首個明確提出數字文化產業概念的政策文件;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又出臺了《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文化產業從頂層設計到產業創新,從國家治理到區域探索,一直在不斷探索文化數字化和數字文化化的進程。《意見》的出臺,將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帶入快車道,也推動了數字化文化消費場景營造的進程。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應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壯大數字創意、網絡視聽、數字出版、數字娛樂、線上演播等產業;要利用數字科技加快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還要推動文化產業和平臺經濟與數字技術的融合發展,通過發展云演出、云直播、云錄制、云展覽、云綜藝等新業態,豐富人們的文化體驗形式和消費模式。
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場景,是應對數字時代人民群眾消費新趨勢的重要判斷
2020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為7.5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19.1%,而產業數字化的規模則達到31.7萬億元,數字技術正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滲透融合。在文化產業領域,數字化也不斷通過賦能傳統文化業態,創造新的消費體驗形態。比如,不久前故宮就推出了朱棣建造紫禁城VR沉浸式體驗項目。借助數字技術,游客可以突破時空限制,選擇虛擬角色,進入數字場景,在鮮活的歷史時空中漫游,親歷古代故宮,觸摸歷史建筑,感受宮廷生活。而此前一度名聲大噪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也是采用數字科技豐富文化體驗的代表作。通過數字化場景,北宋東京風物和社會風情被逼真地復原,游客可以沉浸式地體驗到熙熙攘攘的街市,可以穿越頗具風味的市井生活,更可以感受到北宋工商業繁榮、人煙稠密、百態俱備的經濟社會發展。數字文化消費場景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消費形態,不斷改變和創造著新的體驗方式,豐富和拓展著新的感知空間。正是數字技術在文化消費終端的廣泛應用,使全息互動投影像、數字場景、云端展覽、虛擬旅游等新體驗、新消費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字經濟所具有的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是推動現代文化產業發展、繁榮數字文化消費的重要支撐。《意見》的出臺,對引導數字時代的文化消費起到了重要的發展導向,更對引導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發展數字文化消費場景,也是契合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消費體驗需求的不二選擇
《意見》指出,要“利用現有公共文化設施,推進數字化文化體驗,鞏固和擴大中華文化數字化創新成果的展示空間”。事實上,從2016年虛擬現實(VR)產業元年,到2019年多個國家開始推廣5G技術,再到2021年3月,全球第一個元宇宙概念股Roblox在紐交所上市,引燃了元宇宙概念,數字化場景已經成為驅動人類邁向虛擬世界、徜徉虛擬場景的重要載體。在旅游領域,線上化、數字化不斷向更多旅游業的場景延伸,旅游大數據平臺、智慧旅游公共服務、云旅游平臺、線上數字化體驗、沉浸式旅游場景等加速發展,虛擬旅游也隨之快速發展,許多博物館、旅游景區將打造虛擬數字場景作為重要方面。
例如“長安十二時辰”作為全國首個沉浸式唐風市井生活街區,以“全唐”市井文化生活體驗為核心定位,營造了“全唐”概念的消費場景,使線上游覽獲得了全新的場景體驗。此外,還有許多博物館都開辟了數字化虛擬旅游云空間,景點畫質高清、圖像栩栩如生,并配有圖文、視頻和音頻介紹,它們不斷豐富著人們的精神世界,讓游覽全球的成本更低、時間更靈活、便捷性也更強。
虛擬博物館游覽和虛擬景區游覽等方式,就是借助數字化場景的構建,實現游客的博覽體驗和交互沉浸。從產業發展看,數字化場景極大地解決了文化旅游的成本,也使品質化、多元化、數字化的文化消費為大眾所接受。根據iResearch數據預測,到2023年5G云VR終端節約的成本規模將達到734.9億元,數字化場景也將更多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虛擬旅游、數字消費等也將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場景,還是優化互聯網文化消費渠道和消費形式的有效路徑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5日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296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3.0%。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加速融合,催生了數字文化產業的崛起,諸如電商淘寶村、虛擬直播、云上帶貨等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文化服務業態也隨之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鄉村美食博主、鄉村網紅IP不斷涌現,數字文化消費場景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不斷凸顯出來。以“小屏”為載體的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因為較強的適應性和較高的靈活性,成為鄉村淘寶重要的終端,數字化的消費方式,不僅承載了豐富的信息,可以與用戶進行深度互動和溝通,而且可以優化特色文化產品的展示,以場景體驗觸發文化消費,創造交互式購物體驗。
根據阿里研究院最新研究結果顯示,2021年淘寶村數量突破7000大關達到7023個,較上年增加1598個,連續第四年增量保持在1000個以上。淘寶村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數字技術提供的支撐和數字場景引發的消費,更得益于文化消費渠道和消費方式的迭代創新。《意見》指出,要“為移動終端等‘小屏’量身定制個性化多樣性的文化數字內容,促進網絡消費、定制消費等新型文化消費發展。推動‘大屏’、‘小屏’跨屏互動,融合發展。”正是數字化的消費場景的構建,讓偏遠地區和鄉村地區的居民可以消除時空隔閡,體驗到泛在的文化消費。從網絡消費看,2014年,中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為1800億元;到2020年,已增至1.79萬億元。全國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和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超過13萬個。快遞網點已覆蓋全國3萬多個鄉鎮,覆蓋率達97.6%。互聯網及其所創造的消費場景,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如何發展高質量、泛在式的網絡消費空間,將是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產品供給體系的重要任務。
但值得關注的是,防范因為數字鴻溝帶來的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也將被提上議程。正是因為數字化思維的落后、互聯網布局和數字化內容開發的不均衡,許多經濟欠發達地區豐富的內容資源,難以轉化為數字化消費場景。因此,保護好、傳承好這些文化資源,并做好數字化的內容采集、成果轉化,也顯得更為重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