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鄉村文化建設的抓手

      發布時間:2023-11-20 14:33: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劉奇(中共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頭在鄉村,主體是鄉村文化,載體是數百萬個自然村落。文化的本質是“人化”“化人”。所謂“人化”,即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所謂“化人”,即以共同認可的標準規范人的行為。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

        鄉村具有食物保障、生態保育、文化傳承三個自身獨有、城市沒有、未來必有的特殊功能,食物保障、生態保育是“塑形”,文化傳承是“鑄魂”,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

        傳承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義,鄉村文化的傳承不僅僅局限于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更重要的在于思想理念、思維方式和優秀制度的傳承。

        在思想理念傳承方面,如順天時、量地利、應人心的農業哲學思想,這一被稱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類文明的黃金定律理應成為我們行事的準則。再如崇尚集體的觀念,西方人稱呼中名在前、姓在后,中國人則是姓在前、名在后,彰顯出以家族姓氏為先的群體意識,而非西方的自我為先的個體意識。

        在思維方式傳承方面,農業的思維方式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于遵循規律、適應自然,而工業的思維方式則是駕馭規律、人定勝天。在地球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的當今時代,中央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地球生命共同體,追求生態文明。農業文明的特征是低效、平衡、被動;工業文明的特征是高效、失衡、盲動,生態文明思維就是既要借鑒農業文明的平衡與工業文明的高效,又要克服農業文明的被動和工業文明的盲動。

        在優秀制度傳承方面,中華民族五千年在鄉村積累了大量的優秀制度。如世世代代聚族而居的鄉村熟人社會,建立在情感基礎上的團結,是內生性的有機融合,而西方人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團結則是外律性的機械組合,契約隨時可立可止,情感的建立則需要時間,愛一個人不容易,想忘掉更難。由這種團結生成的“家園紅利”,看不見摸不著,但對于鄉村社會矛盾的調處、資源的配置、鄰里的互助等意義重大,是鄉村社會的黏合劑,其產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和歸屬感不可估量。在人口大流動的背景下,應充分挖掘這一優質資源,推進“家園紅利”的累積。

        鄉村文化建設大體應從十個方面抓起

        鄉村文化建設既實在又具體,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體應從十個方面抓起。

        一是興教育。下大功夫改變鄉村教育的頹勢,讓鄉村孩子能就地就近讀書,為鄉村振興打牢人才基礎。

        二是續文脈。賡續農業文明之脈,讓老祖宗世代傳承的耕讀傳家以及循環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立體種養、間作套種等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三是集器物。把已經被新科技取代的傳統生產生活用具作為文物收藏起來留給子孫后代。

        四是修村志。發動退休教師、干部、文化愛好者及走出去的大學生把這場史無前例的鄉村蝶變記錄下來。

        五是承技藝。既要有國家省市級非遺傳人,還應設立縣鄉級非遺傳人,非遺傳人應進學校、進課堂,從孩子中培養承繼者,可學習芬蘭,由國家把非遺設立為小學生必修課。

        六是立鄉約。起自先秦,盛于兩宋的鄉規民約對社會治理尤其重要,一鄉一村應廣泛發動社會成員訂立符合當地實際的鄉規民約,以此推進鄉風文明。

        七是立家訓。一家之內,家長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的無言之教謂之家風,寫成條文,掛在墻上的有言之教謂之家訓,有了良好的家風家訓,才能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風文明是社會文明的基礎,凡有家訓傳世的氏家大族,歷代名人輩出,成為一方楷模。

        八是開夜市。城市有著豐富多彩的夜生活,鄉村則是“月光下的孤獨”,幾千人的村莊開辦夜市既能活躍經濟,又可讓留守群體交流信息,溝通情感、消除寂寞。

        九是除舊弊。對那些歪風邪氣、不良習俗通過理事會等民間組織予以革除,大力倡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明新風尚。

        十是辦賽事。挖掘民間各類能人,為他們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提供發揮特長的機會,歌舞、書畫、戲曲、體育、美食及豬牛羊、雞鴨鵝和各種土特產、各種農業技能都可舉辦賽事,最美村超、村晚、村BA、村美食的火爆出圈,啟示我們鄉村辦賽事的前景多么廣闊。

        建設鄉村文化要堅持“兩個不變”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快速向我們襲來,鄉村文化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守正,又怎樣創新,為我們提出了新課題,是我們面臨的新挑戰。鄉村文化是中華文化之根之源之魂,守正就是要保根、護源、鑄魂;創新則需要在思想理念、方法路徑上準確把握,防止走偏。

        不能以工業文化代替農業文化。工業文化的理念是,人是自然的主宰,人可以改造世界、征服自然。農業文化則認為,人只是自然中的一員,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獲利于自然,還應返利于自然。我們在享受工業文化的成果時,也嘗到了它帶來的“苦果”。

        不能以城市文化改造鄉村文化。鄉村文化的價值就在于它的唯一性,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村莊。城市文化則是一種沒有差異化、多樣化的雜交文化,它要求來自五湖四海的每個人都要統一于新環境中的市民文化,即以新環境中的市民文化“化人”。

        不能以現代文化置換傳統文化。傳統的都是落后的,現代的都是進步的,這是西方人的思維。對于五千年文明沒有中斷過的中華民族不適用,不曾中斷的根源就在于我們善于從傳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今古一體,要知道我們到哪里去,必須知道我們從哪里來。

        不能以注入式參與取代融入式參與。送電影、戲曲、圖書等下鄉,不管農民需不需要、喜歡不喜歡,以居高臨下的注入讓農民被動接受,效果注定不佳。鄉村文化的主體是農民,他們是受益者,更是擁有者、參與者、建設者、創造者,沒有他們的融入參與,鄉村文化便沒有生命力。

        不論我國經濟社會多么發達,對于由鄉而城的龐大社會群體而言,“兩個不變”將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即以“鄉”為基點的活動空間不會變:從鄉土社會走出去的每個個體時時都會泛起鄉愁,他們像一只只風箏,但線永遠被鄉愁所牽;以“土”為基礎的生存依托不會變:一日三餐、人人需要,這是鐵律。建立在這“兩基”之上的鄉村文化,在傳承中活化,在建設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在共情中鑄魂,任重道遠。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娇小性色xxxx| 91香蕉国产在线观看人员| 成人18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 成人免费看黄20分钟|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女人毛茸茸| 国产zzjjzzjj视频全免费|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伊人免费视频二| 香蕉免费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处破女18分钟完整版|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体| 欧美日韩免费看| 国产XXXX99真实实拍| 1819sextub欧美中国|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高潮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正在播放国产美人| 做暧暧免费小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图片区|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野花香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美女把腿扒开让男人桶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91香蕉视频在线| 在线看的你懂的| 中文字幕5566| 真实男女xx00动态图视频|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日本乱理伦电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