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兩會觀察:長三角文化如何更好聯結?
中新網上海1月24日電(記者 范宇斌)打造以生態、文化和生活質量為標準的文化型城市群正成為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目標之一。正在舉行的2024年上海市兩會上,長三角三省一市如何加強文化聯動交流引發關注。
上海市政協常委、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上海市政協文體衛生體育委員會副主任理事陳海波24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長三角三省一市應加強文化發展戰略協同、文化資源有效整合、文化市場無縫對接,從品牌、平臺、窗口三方面深入推進共建共享,進一步推進長三角區域文化聯結和高質量發展。
陳海波調研并參加了四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長三角文博會”)。他表示,長三角文博會依托綜合經濟優勢和良好的區位條件,展現出長三角文化文創產業的澎湃活力和鮮明優勢。“長三角文化產業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為強大動力,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培育文化新興業態、壯大優勢產業集群、促進跨界聯動,呈現出長三角人文經濟對于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作用。”
在陳海波看來,長三角文化聯結需要深入推進“一個品牌”共建共享。他建議,以長三角文博會為牽引,共同打造國際性文化活動平臺,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打造“江南文化”品牌,凝聚長三角文藝創作的成果和力量,深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協同聯動,深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跨區域協同和有機銜接,可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城市間的文化交流聯動。
“長三角的聯動交流離不開創新體制機制,共同打造區域文化公共服務平臺。”陳海波建議,深入推進“一個平臺”共建共享,需要從各方面入手。
例如,可建立長三角文化產業合作平臺。加強三省一市文化政策與信息共享,為文化企業提供合作機會,促進各地共同開發文化產品、推廣文化品牌,提高區域文化產業的聯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可建立長三角文化旅游一體化平臺。以數字技術打破行政區域之間的壁壘,暢通各類“一卡通”與“一票通”的生成,或開發包含高鐵多次乘坐及景區門票優惠的“周游券”,形成城際高鐵、文化場所、自然景觀等“一張網”,進一步實現長三角范圍內的“可觸式”一體化。
可以建立文化人才交流平臺。加大發揮智庫專家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作用;加強長三角各高校間的合作交流,通過互派師生、共同舉辦學術研討和文化交流活動等方式,促進文化教育資源共享、人才培養,提升未來人才對長三角發展的理解與參與。
“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落地,文化認同與融合發展的‘同心圓’要有大格局。”陳海波表示,“上海是長三角地區文化產業與市場的重要陣地,在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雙重輸入中成長出了獨具魅力的文化個性。這是一種能力,也形成一條通道,不僅聯系著上海與長三角其他城市,也聯系著中國與世界。要充分發揮上海‘文化碼頭’的龍頭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樹立起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加強政策協同和市場聯動。”
對此,陳海波建議,深入推進“一個窗口”共建共享。例如,建設長三角文化展示窗口,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長三角地區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共同培育城市新型文化產業集群,打造國際文化交流品牌矩陣,構建文明交流互鑒平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