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傷保險參保人數超2.82億人
工人日報訊(記者王維硯)近日,記者從人社部獲悉,我國工傷保險制度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統籌層次進一步提高,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一張保障職工職業生涯全過程的安全“防護網”已經形成。截至2021年底,全國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8287萬人,全國新開工工程建設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為99%。全年認定(視同)工傷129.9萬人,評定傷殘等級77.1萬人。全年有206萬人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全年工傷保險基金收入952億元,基金支出990億元。
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續出臺,讓工傷保險“防護網”越織越密。2012年,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事業單位等參加工傷保險工作的有關問題的通知》;2014年,人社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建筑業工傷保險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將按項目參保證明作為辦理項目施工許可證的前置條件;2018年,人社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機場工程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工作的通知》,創造性解決了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參保難問題;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門聯合出臺《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的條款,讓靈活就業人員吃下“定心丸”……
工傷保險制度共濟水平不斷增強。隨著統籌層次的提高,行業間、企業間、區域間的工傷保險共濟能力和保障水準都得到有效保障。據人社部工傷保險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0年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現工傷保險省級統籌,目前正在鞏固完善,不斷提高工傷保險管理服務水平。
工傷預防、工傷補償、工傷康復相結合的“三位一體”制度體系不斷完善。2020年,人社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工傷預防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進一步加強工傷預防的頂層設計;2017年,人社部制定印發《關于工傷保險待遇調整和確定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和住院伙食補助費等待遇水平的調整確定辦法,讓工傷職工能夠及時享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紅利;作為助推工傷職工重返社會和工作崗位的重要一環,工傷康復快速發展,北京、江蘇、廣東、湖南等省市憑借工傷康復工作起步早、政策保障能力強走在全國前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