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啟動“超級農貨節”:助力近2000個農產區加速數字化
8月21日,拼多多推出“在線時長”達24天的“超級農貨節”,橫跨處暑、白露兩個“春華秋實”的重要節氣,覆蓋全國20萬款農產品、超10萬家涉農店鋪。
據介紹,即日起,諸多優質的原產地農產品都將陸續在拼多多上迎來屬于它們的銷售主場。
據悉,自2019年8月起,拼多多已連續四年舉辦農貨節,輻射產區從2019年的500個、2021年的逾1100個擴展至如今的近2000個。今年,“超級農貨節”將一如既往堅持對農產品“零傭金”,撬動百億補貼、萬人團、直播等頻道及搜索的扶持資源,依托定位于農產品產地直播的“百產計劃”以及聯合湖北、云南等省近十個縣(市)開展的助農直播,拉動優勢農產區的銷售,提升品牌農貨、地標農產品的聲譽和影響力。
“好農貨不僅要產出來,更要賣出去。我們以農起家,以‘農地云拼’的模式推動優質農產品的大規模‘產消對接’,一直以來都是平臺的工作重點,每年一度的農貨節更是有效的抓手之一。”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為農貨節累計投入15億資源,扶持“南果北糧”直連8.8億平臺用戶,助農戶、消費者和商家共享秋收的喜悅。
打造一批“超級農貨”
處暑見紅棗,秋分打凈了。8月下旬的陜西大荔,冬棗就像作家路遙描寫的那樣,是“在黃葉綠葉間像瑪瑙似的閃耀著紅艷艷的光亮”。
“我和棗子都準備好了!”今年農貨節,27歲的楊棟再度把他從小吃到大的大荔冬棗送進了主會場,帶著他父母以及周邊棗農對新產季的無限期待。上個產季,他在拼多多上銷出了近100萬斤冬棗。
小楊的冬棗兩度入選農貨節,不僅因為那是皮薄核小的地標產品。飛機機械專業畢業的他,把學到的本領全用到了棗子上,分揀這些“小金蛋”就和檢查飛機一樣嚴苛。“如此,我們的棗子才能‘起飛’,飛往全國各地。”楊棟說。
▲從樹尖到舌尖,“西昌葡萄”將登陸拼多多第四屆農貨節,以實惠的價格讓千家萬戶一品陽光玫瑰的美味。
在巴蜀之地,川渝山貨也正等待農貨節的加持。“今年,我們做足了準備。‘西昌葡萄’這個地標涉及的西昌市下轄24個鄉鎮,我們全部都有采貨或定園。只要訂單一來,我們就立刻安排采摘、發貨,保證把這鮮甜從樹尖送到舌尖。”作為農產品經紀人,鄭磊在拼多多上銷售近些年聞名遐邇的葡萄明星——陽光玫瑰。
據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介紹,“超級農貨節”是下半年農產品線上銷售旺季的開端,以此為起點,平臺將針對石榴、葡萄、獼猴桃、大閘蟹等品類,圍繞特色鮮明、質量穩定、信譽良好的地標產區,打造一批應季銷量過億件、增長較快的“超級單品”。由于“拼”的模式能從時空兩個維度匯聚和激發需求,容易出現爆款農貨,截至2021年年底,拼多多平臺單品訂單量10萬+的農產品爆款超過了6000款,單品銷量超100萬單的農產品達到50余款,一批“小產區”水果成為國民水果。
農貨直播:破解消費信任難題
在打造“超級農貨”的道路上,農貨直播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歡迎各位茶友來到直播間,今天是‘景邁大樹茶’專場。”8月19日,直播鏡頭中的李玉萍一邊向網友介紹勐海普洱茶,一邊端著熱氣騰騰的茶杯向大家展示。盡管眼下正值傳統茶業的銷售淡季,但李玉萍的直播倉庫卻一片火熱。作為今年首次參加“超級農貨節”的直播商家,他們團隊提前準備了多個品類的優質產品。
云南勐海是聞名世界的產茶重鎮,正宗的勐海普洱,價格遠高于一般的農產品。“如何讓消費者相信我?”這曾是李玉萍在線上銷售普洱的難點,而直播讓她一點一滴收獲了用戶的信任。
據了解,“超級農貨節”期間,拼多多將向農產品直播傾斜包括直播培訓、流量等在內的扶持資源,鼓勵更多新農人走進直播間,展示、推介產品、產業及產區,讓品質農貨被更多人看見及信任。其中,定向扶持農產品的產地直播項目“百產計劃”將每日一播,助力農戶及時出貨,兌現豐收的喜悅。
“目前,側重知識普及的科普播、人設型主播的個性播是最受平臺用戶歡迎的兩種直播方式。”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通過直播頻道銷售的農產品金額是去年同期的四倍。“農貨節期間正值秋收,直播這一新模式應用于豐收的田間地頭,或將‘生產’出更多爆款農貨。”
此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發布《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市場暨重點單品分析報告》指出,“超級單品”通過集約化、規模化供應顯著降低農產品上行成本,而新電商平臺的新技術、新模式應用,推動優勢特色農產品網絡零售的加速發展,是催生“超級單品”的新引擎。
從“最初一公里”到“產前一公里”
據了解,農貨節,拼多多迄今已舉辦四屆。今年的“超級農貨節”,是持續天數最久,產區規模、補貼力度最大的一屆。
為助力農產品豐產又豐收,早在2019年8月,拼多多就籌劃打造一場真正屬于廣大農戶和數億農產品消費者的電商節日。
據介紹,起初,依托“農地云拼”的模式,拼多多發力農產品銷售的“最初一公里”,打通了原產地直發的通路,使得新鮮農貨的最佳賞味期限不再浪費于多重分銷與冗長運輸之中。此后,順應消費者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需求,拼多多農貨節不斷升級。農貨供應既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開始深入“產前一公里”,推動農產品的品種培優、標準化生產以及品質提升。
比如,被此次“超級農貨節”翻牌子的煙薯25號是煙臺農科院選育的優質烤薯品種。“煙薯25號使用的是煙臺農科院授權的脫毒種苗。同時,我們要求種植戶必須起壟、深耕、覆膜,以科學的方式進行種植,從‘源頭’保證食味與品質。”壹畝地瓜創始人劉朝麗表示。
青島大蝦是另一款從種苗這一產前環節開始抓質量的農貨節“重補”產品。近年來,當地依托中國海洋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等一批涉海院校,不斷加碼科研力量,使得國產蝦苗這一“卡脖子”難題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據了解,為助力農業科技創新對接大市場,帶動農業生產經營的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組織化,“超級農貨節”期間,“百億補貼”對品質農產品的單筆補貼最高接近60元,而補貼額度則普遍超過30%。
“除了此次‘超級農貨節’,拼多多還將通過‘尋鮮中國多多好農貨’等長期項目,發現、選擇、培育更多有潛力、有口碑的產區和產品,帶動新農人將更多小品種做成大產業,用技術賦能農業生產,助力鄉村振興。”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