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引導企業“主動披露” 守法自律盡享誠信紅利
從“被動接受管理”向“主動自我約束”轉變
海關引導企業“主動披露”盡享誠信紅利
核心閱讀
在海關總署統一部署下,各地海關不斷優化“主動披露”制度配套措施,著力提升海關執法監管效能,引導企業從“被動接受管理”向“主動自我約束”轉變。
□ 本報記者 蔡巖紅
“海關在政策范圍內幫助我們減免了滯納金853.46萬元,極大地盤活了公司資金。‘主動披露’政策確實為企業提供了一條容錯糾錯的便利通道!”東莞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物流總監李映霞說。
近日,該公司通過自查,發現了經營過程中存在不符合海關規定的做法,遂向黃埔海關所屬太平海關主動披露了相關情況,并表達了補繳稅款意愿。太平海關通過審核后,按規定減免了該公司的滯納金,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推動外貿保穩提質,大力構建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海關總署前不久制發2022年第54號公告,對“主動披露”制度進行了調整,進一步擴大了對進出口企業、單位主動披露的適用范圍,對涉稅違規行為發生的時間及漏繳、少繳稅款的金額、占比作出調整,給予企業更多容錯糾錯空間,以激發守法誠信企業主動披露意愿。在海關總署統一部署下,各地海關不斷優化“主動披露”制度配套措施,著力提升海關執法監管效能,引導企業從“被動接受管理”向“主動自我約束”轉變。
引導企業增強守法自律意識
海關“主動披露”制度是指進出口企業、單位自查發現其進出口活動存在少繳、漏繳稅款或者違反海關監管規定的情況,主動向海關書面報告并接受海關處理,經海關認定后可依法予以從輕、減輕或不予行政處罰的制度。此項制度為主動糾錯的守法企業避免或減少了因疏忽導致的損失,為相關企業保持良好信譽和評級具有積極的作用。
7月5日,海關總署54號公告實施的第5天,廣州市樂佰得噴涂設備有限公司就向廣州海關提交了主動披露申請,這也是廣州海關受理的首宗主動披露事項。此前,該公司在自查中發現了因結算周期原因導致進口貨物單價申報錯誤及少報運雜費,涉及漏報完稅價格約46.3萬元。公司隨即向廣州海關所屬番禺海關遞交《主動披露報告表》等書面材料,經海關認定該情況可適用“主動披露”政策,遂依法補交了漏繳稅款,并被免于行政處罰。
“54號公告出臺第二天,海關就主動向我們介紹了最新的政策。我們隨即對近6個月來的進口報關情況進行梳理,發現了存在的問題,第一時間向海關進行了披露。按照新政,公司可免于行政處罰,心中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回顧當時的情況,該公司業務經理胡慧慧說。
為讓更多守法企業享受誠信守法紅利,廣州海關多次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向進出口企業介紹主動披露的方式和流程,結合產業、行業特點開展宣講,覆蓋轄區600余家企業。同時,關區內各隸屬海關設立專崗負責處理企業主動披露工作,引導進出口企業增強守法自律意識。
今年8月,佛山某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在廣州海關的指導下完成了1起主動披露。“受益于廣州海關主動披露政策宣傳,公司通過定期業務復核和自查,發現一起報關單填制差錯后主動向海關報告并接受處理,在避免企業信用受影響的同時,顯著提升了公司的管理規范。”該公司進出口部負責報關業務的林先生說。
“今年以來,廣州海關轄區主動披露呈現出參與企業數量多、類型多樣、披露違規情形輕微等特點。”在廣州海關企業管理和稽查處處長劉科峰看來,海關推行“主動披露”制度,旨在鼓勵企業以“誠信”換“紅利”,完成從“被動接受管理”向“主動自我約束”的轉變,實現既提高海關行政執法效率,又激勵企業自覺守法的雙贏。今年1月至9月,廣州海關受理企業主動披露報告281宗,同比增長65%,接受企業補征稅款逾234萬元。
擦亮“守法容錯”惠企品牌
11月1日,南京海關所屬蘇州海關稽查人員向轄區企業宣傳主動披露政策,NGK(蘇州)環保陶瓷有限公司通過主動披露并在稽查部門指導下,減免滯納金13萬余元。
NGK(蘇州)環保陶瓷有限公司前期通過自查發現,特許權使用費存在事后支付,導致少繳稅款。“通過‘主動披露’政策,我們解決了與進口貨物相關的特許權使用費等申報問題。”公司關務部長張建福說,“主動披露”政策讓企業切實感受到“守信便利,失信懲戒”的工作理念,為守法誠信企業提供了自查、自糾改正的機會,讓企業更堅定了誠信、合規經營的信念。
今年以來,南京海關努力擦亮“守法容錯”惠企品牌,多部門協同引導企業開展主動披露,通過優化主動披露作業辦理流程,推廣“互聯網+海關”“書面審核+實地核實”等模式,為企業節約了大量時間成本及行政成本,助企暢享“容錯紅利”。
“‘主動披露’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不僅讓我們更正了錯誤,進一步提升了容錯空間,緩解了資金流壓力,更維護了企業信譽。”這是大陸汽車電子系統(常熟)有限公司關務員沈志娟的切身感受。
近日,該公司通過主動披露方式向南京海關所屬常熟海關遞交報告,披露其近期進口品名為橡膠波紋管的商品稅則號列申報錯誤。
“收到企業報告后,我們立即派員詳細了解情況,經核實,企業披露情況適用‘主動披露’政策,通過及時補繳稅款,免于了行政處罰,企業信用等級也未受影響,同時減免滯納金4.9萬元。”常熟海關稽查科科長范嘉維說。
鮑赫動力總成部件(太倉)有限公司也是通過自查發現其進口貨物存在商品編碼申報錯誤,立即向南京海關所屬太倉海關遞交了主動披露報告。
“我們對‘主動披露’政策有所了解,但心里并沒有底。海關關員到現場核實后,告知可適用‘主動披露’新政,補繳稅款后還能減免近10萬元滯納金,這才松了一口氣,也更堅定了誠信守法經營的信心。”公司物流經理邢健坦言。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南京海關深入釋放主動披露政策紅利,鼓勵企業開展合規自查并主動糾錯。1月至10月,該關共辦理企業主動披露778起。企業主動披露的積極性、守法自律意識不斷增強,“主動披露”放大了穩經濟穩外貿政策效應,對持續改善營商環境起到了良好的推進作用。
誠信換“紅利”助企渡難關
近日,大連孚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在自查中發現在報關申報中出現錯誤。該公司為申請海關高級認證企業資質,已做了超半年的準備工作,如果因此受到海關處罰,半年多的準備和努力將付諸東流。企業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主動向大連海關所屬金石灘海關提交了《主動披露報告》。
“經核實,該企業申報的報關單填制出現錯誤,我們認定企業主動披露的內容屬實,且非主觀故意,符合認定為主動披露的條件。因此,該公司本次違規不列入海關認定的企業信用狀況記錄,不影響企業申請海關信用企業高級認證。”金石灘海關稽查一科田昌岱介紹說。
“海關對于高級認證企業的審核十分嚴格,如果因我們自己的小失誤而導致申請失敗,對公司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我們以前對海關‘主動披露’政策有所了解,沒想到這次真派上了用場,幫我們渡過了難關。”公司通關業務負責人王志杰說。
同樣受益于“主動披露”制度的還有恒力石化(大連)有限公司。“我們公司規模在逐年擴大,加工生產線需要不斷升級,在與外方簽訂技術許可協議時需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但是相關物料并未進口,后續申報卻違反了海關相關規定,可能會面臨高額處罰。得知海關‘主動披露’政策后,我們馬上提交了申請。”公司通關業務部負責人王海生回憶說。
金石灘海關簽收《主動披露報告》后,第一時間組織關員深入該企業開展核查,確認企業少繳稅款占應繳納稅款的比例在10%以下。根據規定,可免于行政處罰,僅需追繳相應稅款。企業因此避免相應罰金超1000萬元,給企業持續擴大生產線吃下“定心丸”。
今年以來,大連海關以規范企業管理為導向,堅持監管與服務、打擊與保護相統一,大力推廣“主動披露”制度,著力提升海關執法監管效能,讓誠信企業享受更多紅利,“一企一策”幫扶企業紓困解難。今年前9個月,大連海關通過線上線下開展“主動披露”政策宣講10場次,共接收企業主動披露90次,追補稅款近6003萬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