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10億噸 誰裝滿了我們的果蔬籃子?
年產10億噸 誰裝滿了我們的果蔬籃子?【我國蔬菜及食用菌年產量突破7.75億噸、水果產量近3億噸,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3.02億噸】
新疆的葡萄、廣州的荔枝、甘肅的沙蔥……隨著我國果蔬種業、農業技術、冷鏈物流不斷發展,居民“菜籃子”“果盤子”內容日益豐富,產銷量多年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我國果蔬產業也在朝著品牌化、標準化方向變革,百姓消費從“吃得到”“吃得夠”向“吃得好”轉變。
這背后,我國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總產值增長率的貢獻突破60%,蔬菜品種自給率達87%以上,十年間食品冷鏈需求總量增幅超過300%。
“菜籃子”“果盤子”日益豐富
2012年以來,我國城鄉居民蔬菜和瓜果消費量不斷增加,產銷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蔬菜及食用菌產量7.75億噸,比2012年增加1.59億噸,2013年—2021年年均增長2.6%;水果產量2.99億噸,年均增長3.4%。
據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宣傳部部長童偉介紹,近十年,我國果蔬品類極大豐富。榴蓮、奇異果、蛇皮果等進口水果逐年增多,國產水果不斷推陳出新,比如經過技術改良的果蔬品種“煙薯35號”,沃柑、美早大櫻桃等國外品種也在國內成功種植并上市。在農業技術加持下,紫甘藍、甜玉米等新品種不斷推出,百姓餐桌上的菜品越來越多。
一連串數字背后,是我國種業研發、農業技術、設施農業、物流體系的不斷發展。2021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總產值增長率的貢獻突破60%,種業公司荃銀高科、神農科技的研發投入分別為0.83億元、0.13億元,分別增長48.26%、214.38%。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張友軍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說,我國蔬菜育種技術發展迅速,品種自給率已經達到87%以上。中國農科院在十三五時期就育成了超過200個蔬菜新品種,推廣總面積超過1億畝。
隨著農村交通設施及物流體系的完善,果蔬等農產品實現了加速“走出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7.4%的農村主要道路路面為水泥或柏油。物流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全國A級物流企業接近8000家。大棚等設施農業的發展,使得果蔬種植南菜北種、北菜南遷成為普遍現象。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2021年,我國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3.02億噸,約占全國農產品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十年間需求總量增幅超過300%。其中,冷鏈物流需求最大的分別為蔬菜、水果和肉類,占比分別為27.8%、23.5%和19.6%。
品牌化標準化成趨勢
章丘大蔥、煙臺蘋果、海南芒果……近幾年,優質地理標志農產品受到消費者歡迎,果蔬消費從“吃得到”“吃得夠”向“吃得好”轉變,這也促使上游種植加工業走上品牌化、標準化道路。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底,全國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超過6.3萬個,較2012年底增長320%。農業農村部近期還將“五常大米”等75個品牌納入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保證果蔬品質穩定“不掉隊”,產業標準化不可或缺。2018年,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落戶山東壽光,目前已編制完成37種蔬菜的54項生產技術規程,以及番茄、黃瓜等蔬菜的全產業鏈行業標準,建成投用國內唯一的蔬菜品質感官評價和分析實驗室,開展蔬菜品質感官評價。而像北京新發地這樣的大型農批市場,會組織人員去果蔬原產地考察,幫助農戶提升產品質量,促進行業標準化生產。
在下游,百果園、鮮豐水果、天天果園等企業通過制定選果標準,倒逼上游種植業品質提升。百果園方面認為,“好吃是檢驗水果的首要標準”,公司為此建立了“四度一味一安全”的果品標準。其中,“四度”是指糖酸度、鮮度、脆度、細嫩度,“一味”指香味,“一全”指安全性。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