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臺:數字“春風”拂鄉村 開啟“智”理新模式
2月1日上午,在江蘇東臺市梁垛鎮臨塔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臨塔村黨總支書記沈平用鼠標熟練地操控墻上的信息大屏,了解幾位高齡老人的居家生活狀況。“我們開發的‘數字臨塔綜合平臺’,實現一屏全覽村情,讓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民生服務隨時可見、可管、可控?!鄙蚱秸f。
以“孝賢”聞名的臨塔村“嘗”到了信息化、數字化的好處。2020年,村里投資建設了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將全村700多名65歲以上老人都納入服務范圍,還給符合條件的老人家安裝了智能門磁、4G網關以及SOS一鍵呼叫系統,遇到緊急情況,網格員和志愿者會在第一時間上門幫助老人。
臨塔村的鄉村智慧生活,是東臺市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的縮影。
村里的集體資產有多少?錢用在哪兒了?這些賬目都是村民關心的焦點?!斑^去各個村把村務事項張貼在村委會的公示欄上,村民需要到公告欄查看,很多在外地的村民無法及時知曉?!睎|臺市農業農村局政改科科長戴劉建說。
為推進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監管,2017年起,東臺市啟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產權交易”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平臺設置了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信息服務、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操作、農村產權在線交易等7個功能系統。
東臺市委農辦副主任、鄉村振興局副局長王偉介紹,截至目前,全市5.29億元的村級資金、價值18.47億元的村級資產全部納入平臺管理。村民通過自己的手機、政務大廳的大屏、家庭有線電視等可實時查看本村“三資”存量、運營情況、收益水平,也能及時得知本村重要資產處置、重大項目交易等信息。平臺運行以來,已經組織8884個項目進入平臺公開交易,實現交易額13.09億元,溢價金額達1.17億元。
在臨塔村的政務服務大廳,沈平和幾位村民在平臺上一起翻閱該村2022年相關賬務,大到上百萬元的項目建設,小到幾元的辦公用品,各項開支報批手續、費用細由、單據、經辦人和審批人的簽字等內容一目了然。沈平說:“有了這個平臺,村里的收入開支都有了一本明細賬,用群眾的話說,不用胡亂猜測了,不會悶得慌了。”
這兩天,東臺市頭灶鎮下舍村會計喻軍用村級用工監管監察平臺系統查看紅東河撿拾垃圾情況。為了保持河岸整潔,村里在平臺上通過搖號抽取五位村民參加了此次用工。哪些人干活的,干活的成效如何,都在平臺上“有照為證”,接受全體村民監督?!叭蝿胀瓿珊芎?,每人70元的勞務費將很快轉賬到他們各自的銀行賬戶?!庇鬈娬f。
東臺市農業農村局經管站相關人員介紹,根據村級用工特點,村級用工監管監察平臺將村級用工細化為人員管理、預算管理、用工管理、用工抽取、出工管理、驗收公示、會計入賬、統計匯總8個流程,實行隨機抽取、簽字拍照、陽光公示、動態篩查,實現用工申請、人員抽取、出工管理、質量驗收、信息公示、費用結算全環節線上留痕,杜絕了“虛假工”“人情工”“重復工”等問題。
據統計,2020年10月以來,東臺市村級用工監管監察平臺已用出工人員32867人,完成村級用工項目15056個,支出用工金額1050.28萬元。
“以前怕村干部干事,因為怕村干部從中撈取好處,現在村干部光明磊落干事,因為全方位的監督和公開讓村民有了一筆明白賬。”說起鄉村基層管理,東臺市弶港鎮農業農村局局長韓思東感慨地說。
東臺市紀委黨風室工作人員趙超男介紹,為鞏固拓展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實現村級事務全過程監督,東臺市還建設了村級小微權力智慧監管平臺,并開發了對應的手機App,保證村民可以隨時隨地查閱自己關心的村級事務,推動村級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推進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數字賦能,激活了鄉村治理“一池春水”。在王偉看來,三大數字化平臺建設和數據的互聯互通,讓市、鎮、村三級和基層群眾一鍵聯通,將村居“用錢、用人、用權”置于市、鎮和基層群眾的監管之下,提高了農民群眾的參與度,為維護農民合法財產權利、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融洽基層干群關系提供了有力保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