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發展迅速 專家指應加強該領域人才體系建設
中新網上海3月19日電 (記者 許婧)“政府在2009年至2016年期間提出了健康服務業和健康產業的概念,保障民生是健康產業的核心,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對于全國民生保障至關重要。”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萬泉18日在上海表示,健康產業連接著民生和經濟發展兩個方面,我國正在推動健康友好型社會的建立,從人口紅利向健康紅利的方向轉變。
萬泉說,在當前我國逐步轉入人口負增長態勢下,以及老齡化加速、慢性病高發背景下,發展健康產業是應對“人口紅利”縮減、挖掘我國“健康紅利”乃至“人才紅利”的重要手段。他認為,大健康產業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勞動密集,在健康護理、基層衛生、公共衛生等領域具有提供上千萬就業崗位的潛在能力。
萬泉是在參加18日由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社聯辦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龍暨《大健康產業創新前沿》新書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活動上,多位大健康產業政策研究者、專家學者圍繞“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趨勢與增長點”的主題,開展主題演講和圓桌會談,旨在推動我國大健康產業創新,加強該領域的人才體系建設。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政策的影響下,近年來大健康行業發展迅速,需要大量專業的管理人才。商學教育亟待從原來職能型人才的培養,轉型為行業型專業管理人才的培養。”《大健康產業創新前沿》作者之一、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閻海峰說,有預測顯示,203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大約是2020年的2倍。“無論是從以上數字還是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看,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初見端倪。”
在閻海峰看來,疫情成為大健康產業領域加速變革創新的催化劑,而根本性創新與變革的主要動力來自生物技術和數字技術兩個方向,以及二者在大健康產業領域的深度融合。從全球看,大量創業企業正在大健康產業中涌現,這些企業正借力數字技術與傳統健康企業和技術大鱷進行競爭。
閻海峰還特別介紹了《大健康產業創新前沿》的寫作背景與初衷。他說,華理商學院整合學校及行業資源,投入到大健康行業研究中,《大健康產業創新前沿》作為大健康產業管理系列叢書的第一本出版,標志著華理商學院在大健康產業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為大健康產業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北京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張濤表示,大健康產業是一個涉及民生的重要行業,華理商學院積極探索大健康全產業鏈管理產業人才培養,為大健康產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人對大健康產業有全新的認識和思考。
當天,火石創造副總裁何偉談到,大健康產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從“脫虛向實”戰略可以看出,虛擬產業如房地產、金融等正在向實體產業轉型,其中生物醫藥產業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教授、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技術交叉學科研究中心主任楊弋向與會者介紹了活細胞代謝監控技術在實驗室和產業應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該技術在未來產業更新中的作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