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與中國籃協簽約合作《中國籃球通志》編纂全面啟動
中新網天津4月10日電 (孫玲玲 付坤)自1895年籃球運動傳入中國,中國籃球經歷了128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為全面記述中國籃球運動事業發展的歷程,全面反映中國籃球運動的歷史與現狀,講好中國籃球故事,連接、凝聚和激勵籃球運動參與者。近日,《中國籃球通志》項目簽約儀式暨籃壇名宿懇談會在南開大學八里臺校區舉行,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與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中國籃球通志》作為中國籃球協會與南開大學合作開展的重大項目,是以志書的形式,系統、完整記錄中國籃球運動歷史演變、發展現狀的大型著述,分總類、競技籃球、大眾籃球、學校籃球、國家籃球隊、職業籃球與籃球產業、籃球科技與專業人才培養、籃球文化與媒體傳播、對外交流、港澳臺籃球、人物、總紀、文獻、雜錄、圖志等16卷,總計600萬字,預計五年內完成。
國家體育總局籃球中心中國籃球協會聯合黨委書記、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郭振明,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新中國籃球運動杰出貢獻獎獲獎人王芳,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徐濟成,中國籃球名人堂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李元偉,全國政協原常委、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嚴修研究會和張伯苓研究會顧問張元龍等出席儀式。簽約儀式后,舉行了“風云致遠話今昔”籃壇名宿懇談會。
“董守義、南開五虎、春和以及利生體育用品廠的成立,都標記了一個又一個與籃球有關的故事。而這其中最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就是東馬路這座青年會會所。1896年,青年會就組織了中國的第一場籃球賽。”懇談會上,張元龍通過講述中國現存最早的室內籃球館之一——天津青年會南開區東馬路會所的故事,回顧了天津籃球過往的光榮歲月及老一輩籃球人的往事,講述了天津與籃球的不解之緣。張云龍說,隨著中國籃球博物館落地天津、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南開大學承擔《中國籃球通志》的編纂,深挖籃球歷史,傳播籃球文化,相信一定會有大量的新發現與新啟示。
“很多東西慢慢都會淡忘,淹沒在歷史長河中,所以我們希望把這里面有價值的東西挖掘出來,因為我們要向未來看,而要向未來看,首先就要知道我們從哪里來。”姚明表示,《中國籃球通志》就是圍繞“從哪里來”這一核心展開,而天津作為中國籃球發源地,同時有著南開大學這座百年學府,有著我國近代偉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家、近代中國體育事業的重要開拓者張伯苓先生,所以天津、南開大學無疑是完成這部通志最好的地方。希望此次簽約作為開啟未來的金鑰匙,與南開大學、南開史學開展深入合作,將需要被銘記和傳頌的中國籃球發生的事、為中國籃球做出貢獻的人完整地、生動地展現出來,形成共鳴,給當代中國籃球帶來自信和激勵。
陳雨露表示,南開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歷來重視體育和籃球運動,在創始校長張伯苓先生所倡導的體育精神和育人理念指引下,南開培養了一支載入中國籃壇史冊的傳奇球隊——南開五虎籃球隊,他們不畏強手、為國爭光的事跡和永不言敗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南開人,更是當代青年傳承中國籃球精神的重要標志與象征。歷史學科是南開大學的傳統支柱學科,今年又恰逢南開史學成立100周年,此次《中國籃球通志》由歷史學院牽頭編纂,意義重大而深遠,更是對南開的高度信任。學校將全力支持歷史學院高質量高效率推進項目實施,希望以此為重要契機,持續深化與中國籃協的合作,共同為推動體育和史學的融合、高質量發展中國籃球事業、傳承與發展中國體育文化貢獻南開力量。
記者獲悉,4月9日,2022年中國籃球名人堂入堂儀式,在中國現存最早的室內籃球館(天津青年會南開區東馬路會所舊址)舉辦。其中,南開大學創始校長張伯苓,中國籃球之父、天津南開學校體育教練董守義,“南開五虎”主力隊員之一唐寶堃等15位中國籃球前輩以“特別致敬人物”方式直接入堂。(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