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交會看廣東外貿新趨勢
新參展企業多、新智能產品多、新市場機遇多,第133屆廣交會多項指標創新高
從廣交會看廣東外貿新趨勢
4月19日,第133屆廣交會第一期最后一天,首次代表公司參展的徐峰要早早進館,和昨天沒來得及細聊的外國客商再見個面。幾天來,這屆史上規模最大的廣交會吸引外界無數目光,展覽面積、參展企業數、人流量均創新高。截至4月18日,廣交會展館進館累計111.4萬人次。
第一期即將閉幕,廣交會成效幾何?透露了哪些外貿新趨勢?記者連日走訪發現,本屆廣交會呈現“三新”特點——新參展企業多、新智能產品多、新市場機遇多。“結合兩方面數據看,本屆廣交會多項指標創歷史記錄,外貿活力回來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教授周陽表示,“一季度廣東進出口增速轉正,有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達9.1萬家,同比增加8.8%,數量全國占比近20%,增速領先全國2.9個百分點,蓬勃活力來自市場主體。”
同時,隨著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速,以電、光、鋰“新三樣”為代表的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產品成為出口新增長點,廣東正為全國外貿大局促穩提質注入信心和動能。“扭轉局面不易,春已暖,能不能把春意變成晴空萬里、變成萬千花開,還有待于深入繼續的努力,廣東任重道遠。”周陽說。
●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 陳曉 唐亞冰 昌道勵 唐子湉 周美霖
更多元
“越是全球經濟困難時,越要走出來多看看”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廣交會,這幾天光我一個人就接待了200多位客人!”佛山市捷英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徐峰剛送走了一位中東客戶,沒來得及喘口氣,又一位印度客人光顧了展位。“作為一家2019年初創的家電設計制造企業,我們迫切希望借廣交會平臺拓展全球市場。”他說。
本屆廣交會上,光是像捷英科技這樣首次參展的企業就超過9000家,涉及家電、電子、車輛、機械、醫療保健等多個領域,其中不少是制造業“單項冠軍”,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稱號的企業超1600家。
“越是全球經濟困難的時候,越要走出來多看看。廣交會,就是要廣交朋友。”在B區9.3展館,首次參展的廣東啟現智能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郭鑒豪在自己本不大的展位上精心擺放了一整套功夫茶具,來自印度、法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的客商會好奇地坐下來,一邊品茶一邊聊著生意。
“早在2008年,我第一次來廣交會參觀,認識了重要的合作伙伴,從此打開了國外市場。”郭鑒豪說,“希望借廣交會,向更多新朋友展示我們的產品,打開新市場。”
如今,廣交會再次成為企業“危中尋機”的跳板。“我們至少要預定1萬件,有什么優惠?”在吉林廣大工業貿易公司的展位,一位俄羅斯客商詢問。“不到20分鐘,收獲兩個意向訂單。”該司負責人張穎悟說,“這次我們帶來好幾款新品,希望通過廣交會測試下市場反應,結果讓我們非常驚喜。”
“這幾年,線下展會暫停,但我們的創新沒有停。公司加大研發投入進行科技創新、產品升級,還應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場景創新。”瑞安市康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唐守勝介紹,今年展出的冷熱筋膜槍、多點振動熱敷眼部按摩儀等新品,吸引了不少采購商現場“種草”。
更智慧
“給全球市場產品安上強勁‘中國心’”
在本屆廣交會增設的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等新展區里,不少高技術的前沿新產品收獲了高人氣。
“開展才3天,我們展位就迎來超過100位來自歐洲、北美、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的海外客戶,已經拿到了10余個意向訂單,和南非和歐洲客戶更是簽下了訂單。”廣州市虎頭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周松毅說。
在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展區,三臺智能搬運機器人吸引不少目光。“我們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第一次來廣交會,感覺這是中國智能制造向世界推廣自己的好機會。”合肥井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志堅舉例,“控制器作為智能搬運機器人的關鍵,相當于‘心臟’,我們希望用自主研發技術給全球市場產品安上強勁‘中國心’。”
本屆廣交會啟用10萬平方米新場館,展品多達300余萬件,計劃在線上線下舉辦新品首發活動超300場,涉及工業制造、電子家電、家居消費等多領域……這讓帶著采購清單遠道而來的客人,如愿尋到了自己“心水”的寶貝。
來自挪威的采購商羅杰,就迫不及待地簽下了3個貨柜共220萬元的訂單。“帶有人工智能技術的按摩椅實在太棒了,我們在廣交會看到了人工智能技術與不同產品的結合,這是今年最大的驚喜。”他興奮地說。
不只是他,在貝樂(廣州)智能信息科技公司的展位,許多客商流連忘返。“從開幕到現在,收到的意向訂單和簽約訂單加起來有20多個貨柜,貨值近千萬元。”該司總經理趙賢梅說,“每個人身高、體重、脂肪含量都不一樣,我們自主研發的AI按摩椅,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測量每位使用者身體參數,量身打造按摩方案。”
今年以來,這些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也成為拉動廣東外貿出口增長的新動力。“一季度,廣東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出口分別增長10.5倍、50.5%、1.2倍。”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溫珍才介紹。
更開放
“穩住老客戶,開拓新市場”
在廣東杜尼智能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杜元源的規劃中,本屆廣交會是公司面向全球招商的“首發站”。
“我們一口氣亮出了無人駕駛觀光車、智能消毒機器人等一系列新品,都是首發。4天下來認識了很多新客戶,其中韓國、阿根廷、阿聯酋的采購商現場提出要跟我們簽當地市場總代理。”忙著挨個“加好友”的杜元源很興奮,“還有很多客戶在‘排期’,希望展會結束后到公司實地考察和洽談。”
RCEP、“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是其品牌“出海”的重要目的地。“擁有60多項專利,積累的大量先進技術在開拓國際新市場上很有優勢。”他信心十足,期待為全球“智慧生活”提供更豐富的產品選擇。
搶抓新市場、新伙伴,成了不少像杜尼機器人一樣的廣東企業發力的新方向。從一季度外貿總體情況來看,東盟是廣東第一大貿易伙伴,廣東對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10.6%。同期,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增長10.9%,占進出口總值的29.4%;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增長2.8%。
今年,歐美市場需求不振,國際貿易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不少敏銳的廣東企業已提前布局,希望借助廣交會平臺開拓新市場。本屆廣交會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約占一半。
在迅鐳智能的展位上,穿戴式掃描槍等“明星產品”一字排開,不時有采購商前來咨詢。“我們正專注開拓貿易中轉國家,比如土耳其、迪拜、馬來西亞等,更好深耕‘一帶一路’市場。”迅鐳(廣州)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志濤說。
瞄準新市場,“老廣交”更是鉚足了勁,紛紛擴大合作范疇、加快產品轉型。
“開幕前,尼泊爾企業團已經到訪公司,深入溝通了洗滌劑生產成套設備等供需對接。接下來,菲律賓駐廣州領事館和相關企業也有意來公司溝通農產品進口和設備、化肥出口等合作。”廣州輕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翟輝說。
“近兩年,我們進出口業務增量大部分都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今年一季度,我們對RCEP國家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88%。”翟輝介紹,目前從俄羅斯進口菜籽油、亞麻籽等農產品已成為該司進口規模名列前茅的業務,去年進口總值約6億元;而在機械設備、五金配件、紡織品等方面,其對東南亞國家的出口取得明顯增長。(南方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