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話廈門·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廈門行”集中采訪啟動
中新網廈門9月22日電 (鄭江洛 楊伏山)“央媒話廈門·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廈門行”集中采訪活動20日在廈門市翔安區啟動。此次活動結合改革開放45周年,以跨島發展為主題,20多家主要新聞媒體、近40位記者將深入一線邊走邊采、邊采邊報,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全媒體方式展現廈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效經驗。
21日,記者跟隨采訪團抵達首站廈門國際博覽中心,人數實時統計、自動預警功能、藍牙定位功能……“智能化”隨處可見。
“智能化體現在具體細節上?!眹Q控股集團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兼國貿會展董事長詹志東介紹,比如說二氧化碳濃度,如果達到一定程度,新風系統會自動預警,預警后新風系統會自動啟動加大風量。此智能化還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空調溫度舒適度,城市智慧交通,“即便是大貨車安排進場的順序,都具有智能的規劃。”
詹志東表示,廈門國際博覽中心投用以后,它將是福建省最大的專業的展覽中心和會議中心,對廈門實現跨島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對于廈門的旅游會展經濟發展,也將是新的引擎和動力。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45年來,廈門經濟發展從高速度到高質量,地區生產總值(GDP)在2005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此后在2018年突破了5000億元,2022年達到7802.66億元,比1978年增長391.69倍,年均增長14.5%。
今年也是翔安建區二十周年。作為廈門深化改革開放和實施跨島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翔安這個全市最年輕的行政區,已從發展最滯后的區域,連續多年成為全市經濟增長最快的區。翔安區地區生產總值從建區時的22.4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887.14億元,年均增幅17.4%,如今更是“最具發展潛力”和“最具發展活力”的區域之一。
在福廈高鐵采訪點廈門北站,具有海浪元素“波浪型”的屋頂造型,加上傳統閩南風格的元素使整體氣勢恢宏?!爸悄芑焙途G色低碳為其增添亮色。
中鐵建設集團新建廈門北站項目副總工程師陸飛說,具備智能感應式天窗是最大的一個特點,天窗可以根據室內、室外的溫度,風力,雨水的變化,進行自動的開啟或者閉合的功能。在綠色環保方面,“它根據系統的自我監測,每年可以減少13噸左右二氧化碳的排放?!?/p>
據悉,在為期3天的集中采訪活動中,媒體記者深入福廈高鐵、廈門國際博覽中心,了解廈門市重大建設項目建設進展情況;走進馬塘村、大宅社區感受廈門市鄉村振興建設;走進廈門鉅瓷科技有限公司、翔安創新實驗室,通過高科技產品了解廈門市科技創新發展。此外,記者們還將走進下潭尾紅樹林公園觀賞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走進澳頭社區采訪翔安區率先全省創造的“三水聯治”流域水環境治理模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