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學生帶書包回家:“雙減”不能搞形式主義
據“新黃河”客戶端消息,近日,江蘇如皋一家長發布視頻稱,自己收到學校通知,周一到周四晚,學生一律不帶書包回家。另一位當地家長表示,自己也在微信群收到了相關通知,其中提到:“應上級部門要求,學校將嚴格執行《如皋市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實施策略》中的相關要求,如孩子們放學不帶書包回家等。故今后不再發布作業打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學生背書包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豈有放學不允許帶書包回家的“怪事”?此事引發輿情后,如皋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并不是不允許帶書包回家,而是為了控制學生的作業量”。當地對于個別學校不允許帶書包這種形式上的禁止,將予以糾正。看來,這只是個別學校理解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時,產生了偏差。
此前,江蘇省教育廳曾印發《江蘇省義務教育學生作業管理規范》,要求“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鞏固練習全部在校內完成,三至六年級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鼓勵探索推行作業免寫和無作業日制度”。類似的要求,其他地區也基本上大同小異。倘若真的能落實要求,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把書包背回家,似乎就沒啥必要了。正因如此,之前有不少地方為了彰顯推進“雙減”的決心和成效,紛紛倡導“一二年級學生不背書包回家”。其本意是要求學生在學校內認真完成學科書面作業,放學后可以從事手工、體育、美術、社會實踐等各種活動。
但是,在現實中,有些學校卻將規定片面理解為“學生一律不準背書包回家”,這種“一刀切”式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形式主義,它還讓一些家長增添了新的焦慮。孩子把必要的書本背回家,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在校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適當輔導,讓孩子跟上老師的上課進度。若什么都不準帶回家,不少家長只好再準備一套書本和習題放在家里。學習本來就是家校共同教育,不背書包,難道就能掩蓋個體差異了嗎?面對家長的抱怨,有的學校想出了各種“通融”的辦法。比如,用“布袋子”來裝個別作業本,限量發放“書包卡”,給書包開“出門條”,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禁止學生帶書包回家,也有一些家長留言表示支持,甚至拍手叫好稱贊其為“良心學校”。這是因為他們的孩子所在的學校布置了大量的家庭作業,讓孩子不堪重負。倘若情況屬實,那就意味著“雙減”徒有形式,有必要深入追查。
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學校更應在如何提升課堂教學和課后延時服務質量上下足功夫。倘若孩子在學校就能把作業做好,并且教師能及時予以檢查,自然就可以輕輕松松回家,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開發其各種興趣愛好,這才是推進“雙減”工作的理想狀態。
胡欣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