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時間”再啟,三個關鍵詞觀察構建網絡空間的中國方案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電 題:“烏鎮時間”再啟,三個關鍵詞觀察構建網絡空間的中國方案
作者 謝雁冰 李京澤
“我們倡導發展優先,構建更加普惠繁榮的網絡空間。”“我們倡導安危與共,構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網絡空間。”“我們倡導文明互鑒,構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網絡空間。”
11月8日,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開幕,世界互聯網行業再度聚焦“烏鎮時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8日向開幕式發表視頻致辭時,再談構建網絡空間的中國方案。
習近平始終關注互聯網發展,自2014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以來,他或向大會致賀信,或親臨現場發表主旨演講,或發表視頻致辭,為網絡空間的發展、治理和交流發出中國聲音。
在受訪專家看來,著眼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邁向新階段,此次習近平提出了三個關鍵詞:發展優先、安危與共、文明互鑒,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回應世界之需,為各國一道攜手邁向更加美好的“數字未來”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一:發展優先
互聯網誕生50多年來,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人類世界,有力推動社會發展。“發展”也已成為歷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繞不開的話題。
“互聯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中國高度重視互聯網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迫切需要我們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回顧歷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習近平曾聚焦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
“我們倡導發展優先,構建更加普惠繁榮的網絡空間。”此番他進一步指出,深化數字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縮小數字鴻溝,在互聯網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更多國家和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有評論表示,開展數字領域全方位國際合作,是不斷優化數字化發展環境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也是破解全球數字治理赤字的有力手段。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國際關系學系教授陳琪說,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破解發展瓶頸關鍵就在于倡導發展優先、普惠發展,如果各國深化數字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縮小數字鴻溝,將培育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中方的倡導具有世界眼光。
關鍵詞二:安危與共
機遇與挑戰并存。互聯網帶來新機遇的同時,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也日益凸顯,網絡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新的威脅,網絡空間國際治理呼喚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
“我們倡導安危與共,構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網絡空間。”在此背景之下,習近平在視頻致辭中指出兩個“不搞”,即“遵守網絡空間國際規則,不搞網絡霸權。不搞網絡空間陣營對抗和軍備競賽。”同時指明,妥善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沖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中方愿同各方攜手落實《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促進人工智能安全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欣表示,網絡安全在網絡治理中一直是重要主線,信息安全也是構成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方倡導安危與共,并提出詳實具體的“不做什么”和“要做什么”,回應了國際社會對網絡安全問題的關切,是推動全球網絡空間和平安全的原則與指針。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提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其中就包括“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
在受訪專家看來,面對互聯網發展的新動態、新趨勢、新變化,中方此次進一步闡述,體現出中國方案與時俱進的特征。
關鍵詞三:文明互鑒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新時代以來,中方持續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互聯網的促進作用不可忽視。互聯網的出現已從時間和空間上改變了文明交流的形態,人們不再需要花費較多時間成本,也無需跨越千山萬水,就可實現頗具深度的文明交流。
“我們倡導文明互鑒,構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網絡空間。”習近平說,加強網上交流對話,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推動不同文明包容共生,更好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促進優質網絡文化產品生產傳播,充分展示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積極推動文明傳承發展,共同建設網上精神家園。
陳琪說,當前互聯網領域的意識形態對立、信息戰、認知戰等依然存在,且有加劇的趨勢,文明的共識難以達成。中方提出上述倡導切中現實問題,通過加強網上交流對話、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有望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打開新空間。
“從互聯網的本質和屬性來講,既有工具性和技術性的部分,又有社會性的部分。”張欣分析稱,互聯網在文明和價值觀的交流與引導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方的倡導反映出對互聯網重要載體的認識,力圖進一步由此架設國際交流橋梁,推動世界優秀文化交流互鑒,彰顯出大國擔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