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持廣西老牌民營企業 欲借區位優勢“出海”尋機遇
中新網南寧11月16日電(王偉臣)近幾日,記者在廣西南寧一產業園區走訪時了解發現,隨著數字化、自動化科技發展以及多層次自由貿易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老牌民營企業開始進行生產線的升級,同時將目光開始轉向海外市場。
在南寧一家豆制品生產企業自動化生產車間內,瓶裝豆奶在生產線傳送帶上發出叮咚的聲響。盡管工作人員不多,但廠房內依舊十分忙碌。廠房屋頂,一排排整齊的太陽能板正在為廠房提供綠色、穩定的電能。
記者了解到,該家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廣西生產豆奶較為老牌企業之一,在廣西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公司總經理周九平介紹,該生產車間在2021年對生產設備進行更新換代,通過采購及合作研發等方式,將車間升級為自動化車間。“自動化程度更高了,生產效率隨之大幅提高,加之太陽能設備的介入,節約了更多成本,讓企業提升員工待遇上有了更多的空間。”
南寧是中國距離東盟最近的省會城市。近年來,南寧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構建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高質量謀劃推進中國—東盟跨境產業融合發展合作區建設。該市鼓勵外貿企業通過多種渠道擴大進出口規模,搶抓機遇開拓“一帶一路”市場。
周九平介紹,東盟國家的華僑華人擁有與國內市場消費者相近的消費習慣,食品類商品在東盟國家擁有自己的獨特市場。周九平表示,企業在深耕廣西市場,拓展周邊省份市場的同時,今年開始利用當地面向東盟市場的區位優勢,拓展海外市場。
記者了解,因面向東盟國家市場的獨特區位優勢,當地不少企業已經著手拓展面向東盟的海外市場。在廣西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紅看來,老牌民營企業在國內市場的優勢明顯,但隨著國際和區域自由貿易程度加深,定會引來更多投資者,國內市場競爭壓力增加。開拓海外市場是國內企業促進發展、保持長青的重要方式。
同時李紅提醒,開拓海外市場是“系統工程”,既要考慮海外市場潛力及消費群體,也要考慮當地法律環境、民俗文化等因素。李紅建議,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時,可同律師事務所或高校合作,保障自身在海外市場發展順利。(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