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交會搭建更完善科創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中新網廣州11月19日電 (記者 王堅)“2023年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下稱:創交會)線下企業807家、參展項目數2218個,均為歷年之最。”據創交會主辦方相關負責人19日介紹。
據介紹,創交會17日至19日在廣州舉行,由中國科協、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九三學社中央、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其聚焦十大戰略性重點產業展區,有新一代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體育健康展區等10個戰略性重點產業展區,科普產業展區、高層次人才展區、鄉村振興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展區等3個重要功能區。
創交會現場,海內外優秀企業和項目通過實物和模型展示,綜合運用聲光電技術和交互體驗,多角度全方位展出最新技術和最新產品。
作為鄉村振興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展區的重點參展企業,朗毅科技運用數字化技術,結合現場模擬,對其在創新創業方面和鄉村振興領域取得的一系列優秀成果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
記者從現場獲悉,朗毅科技通過創新技術手段提供數據應用服務,以數據科技為核心,聚焦鄉村振興等領域,為中小微企業及農戶賦能。特別是其沉淀了大量農業專業數據,聯合大批農科專家,開設專家訪談全域短視頻欄目,運用AI生成技術打造了AI數字人專家課程,助力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是我們今年最新研發的明星產品——智能感控機器人。”在科普展區,廣州賽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現場工作人員表示,這款機器人能為醫院的耗材、器械、檢驗試劑、醫療廢棄物等多場景提供智能配送解決方案,具有安全、高效、自清潔等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創交會設立96個成果轉化基地和千億元規模的創交會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基金(下稱“合作基金”),為參會者提供園區產業載體、成果轉化、投融資對接等全鏈條服務。
粵科母基金公司總經理曾湋介紹,合作基金將重點投向具有市場前景的實驗室成果、中試研發項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創新項目成果、重點產業和未來產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加快構建“科技+金融+產業”生態圈,匯聚更多戰略資源實現“大基金、寬投資”戰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合作基金的成功設立,讓創交會有了基金的加持、助力,也使得服務鏈條更加完善。”創交會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