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徐婧)北京已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并呈現加速趨勢。7日,北京市民政局會同有關部門聯合發布并解讀《關于完善北京市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積極構建完善城鄉協同、分層分類、全面覆蓋的養老服務體系“北京模式”。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郭漢橋介紹,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老年人口約465萬人,占常住總人口21.3%;戶籍老年人口約414萬人,占戶籍總人口29%。面對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形勢,北京堅持首都特色、首善標準,全面體現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完善區、街道(鄉鎮)、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搭建養老服務供需對接平臺等一系列改革舉措。
北京將堅持“兩個體系”同步推進,在發展好養老事業,“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的同時,大力培育發展養老產業,全面擴大市場化、專業化、品質化養老服務供給。
《實施意見》圍繞加強養老服務體系統籌布局、優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等5方面,明確了19項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養老服務體系統籌布局,力爭2025年實現每個街道鄉鎮建成一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養老服務網絡建設方面,重點打造具備養老服務供需對接、調度監管、社區餐廳、老年學堂、康養娛樂、集中照護等功能于一體的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即區域養老服務綜合體,形成以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為統籌,以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主體,以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為延伸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
二是優化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實現標準化、品質化的居家養老服務輕松獲取。按照“培育品牌化市場主體、構建就地居家養老和異地康養社區養老兩種養老模式、實現老年人各類養老服務需求全面覆蓋”的工作思路,復制推廣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深化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同時,健全線上線下相結合、制餐助餐相配套的多元化、市場化、可持續養老助餐服務體系。通過完善家庭適老化改造支持政策,支持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等措施,加快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三是推動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實現機構照護服務標準化、品質化、普惠化。主要包括強化公辦養老機構托底保障作用,支持國有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平等承接公辦養老服務設施運營管理,促進符合條件的街道(鄉鎮)養老照料中心轉型升級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和機構,深化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以此進一步提升北京市機構養老保障水平。
四是建立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制,實現養老服務“找得到、用得好”。針對老年人養老服務供需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依托“北京養老服務網”和手機小程序,建設完善集供需對接、政策宣傳、養老地圖、養老助餐、人才招聘、京津冀協同、養老志愿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養老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困難老年人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機制,加強針對獨居、空巢、留守、失能、重度殘疾、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上門看望、電話問候等探訪關愛服務。
五是完善養老服務保障機制,減少養老生活的“后顧之憂”。包括持續完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深入推進醫養融合發展,加大養老服務經費保障,培育專業化養老服務隊伍,加強基本養老服務統計,強化養老服務綜合監管,確保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為更好貫徹落實《實施意見》,北京市民政局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了《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工作方案》《北京市加快養老助餐服務發展的工作方案》《北京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行動計劃(2023年-2025年)》《北京市綜合為老服務平臺建設工作方案》等多個配套政策,對重點工作進一步細化,持續、全面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