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火焰藍|楊飛:扎根高原十六載、指揮戰斗在最前
16年前,一紙調令讓楊飛來到了西藏林芝,從此,他深深扎根在了這片美麗的高原。“眼里只有任務,心里裝著人民”,16年間,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隊支隊長楊飛一步步成長為一個敢擔當、肯奮斗的消防“排頭兵”,環境越是艱苦,他對自己肩負的使命越虔誠,任務越是困難,他對“竭誠為民”的承諾越堅定。
隊員心中的“主心骨”
今年5月31日,昌都八宿突發森林火災,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隊110名森林消防員一路翻越海拔接近5000米的德姆拉山和色季拉山,于6月1日凌晨到達集合點。火場山崖陡峭,部分山體接近垂直,隊員們背著20公斤重的裝備,徒步4小時抵達火場。
由于地形、氣候復雜,火場形勢多變。
“當時我看到山頂冒起來一股異常的濃煙,從黑煙變黃,風又特別大,那個時候發現不太對。”憑借多年的經驗,楊飛馬上意識到可能會發生爆燃。
“我當時只顧著滅火,突然感覺有人扯了我一把,我才下意識聽支隊長的指揮進行撤退。”張夢宇回憶當時撲救樹冠火的情景,一陣后怕。
“快點撤離!”楊飛意識到情況的危急,迅速用對講機、哨子等通知分散在山腳水源地、半山地區、山頂的隊員,讓大家快速撤離。楊飛邊清點人員,邊指揮撤離,直到最后一個人從作業區撤回,他才跟著隊伍緊急撤離,撤離后不到5分鐘就發生了爆燃。
回憶起當時的驚險,楊飛仍然感嘆這次“死里逃生”的幸運。被問到指揮撤退時的心情,楊飛說:“我當時深知自己責任的重大,一定要把他們安安全全地帶回去,一個也不能少!”
“每次出任務的時候,有危險的地方我要第一個去,撤離的時候我要最后一個走。”楊飛說道。他數次帶領隊員化險為夷,成熟的作戰指揮能力和沖鋒一線的責任擔當,讓他成為了隊員心中的“主心骨”。
老鄉眼里的“菩薩兵”
回憶起“1·17”雪崩救援,支隊長楊飛更是眼眶發紅,聲音哽咽,幾次抬手抹淚。
今年1月17日,西藏林芝市米林縣派鎮至墨脫公路多雄拉隧道出口(墨脫方向)發生雪崩,導致人員和車輛被困。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隊抽調65名消防員參與救援。
接到警情通報時已經是晚上8點左右,下了一天的雪依然沒有停,路上又積了厚厚的一層冰。加之地形呈凹凸形,受災區域周邊被雪山包圍,最厚的積雪有10余米。“可以說,整個雪山把這個隧道的路都埋完了。”參與救援的森林消防員李磊說道。
65名隊員到達現場時,天已經黑透,周圍大風呼嘯,數輛受災車輛被直接埋壓在雪下,救援難度很大,很多隊員都心里直打顫。
時間迫在眉睫,一秒鐘也不容許耽誤。根據現場情況和災害態勢,楊飛帶領隊員勘察現場地形,制定救援方法,實施地毯式搜索,完成目標搜尋、車輛破拆、遺體轉運等急難險重救援工作。
“這起救援至今都讓我覺得,穿上這身火焰藍的衣服,非常自豪。”李磊也感嘆道。
1月18日中午,一位滿臉都是淚水的藏族老鄉找到森林消防員求助,說自己的侄子在雪崩中遇難,他不停地雙手合十希望森林消防員能幫忙運回遺體。森林消防員通過破拆手段將遺體救出,正當他們打算搬運遺體上山之時,危險也即將來臨。“就在那一刻,突然間開始飄雪刮風,我們對面那座山發生了二次雪崩。”再次回憶起當時的救援場景,參與救援的森林消防員說,“感到后怕”,因為他們所處的位置也隨時可能二次雪崩。
對講機中不斷傳來“所有人員立即撤離”的命令,楊飛來不及思考,當即決定帶著遺體一起離開。“當時,遇難者遺體就在面前,看到老鄉期盼的眼神,我當時想的就一件事,我得把他們帶出去。”楊飛說起當時的想法。
當被問到,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災害、全隊森林消防員的安危,是如何在危急時刻做出決斷的,楊飛說道:“因為一直在雪崩一線,對周邊的環境有基本判斷,同時也提前勘察好了撤離路線,基本上能夠確保安全撤離。我們是非常幸運的。”
事后,求助的藏族老鄉哭著說:“托吉切、托吉切(藏語,意為謝謝),你們真是‘菩薩兵’!。”
隊伍建設的領頭人
西藏自然環境惡劣,高寒缺氧、山高坡陡,任務一線更是險象環生,但同時這里綜合性救援發展起步晚、底子薄,隊伍亟待升級。楊飛將打造過硬隊伍當作自己的目標,轉制5年來,林芝森林消防支隊的營區基礎設施、訓練場地和裝備器材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升級。
在支隊長楊飛的帶領下,林芝森林消防支隊組建了自治區首支30人直升機航空應急救援分隊,開展兵力投送、物資轉運、空中勘察、吊桶灑水等科目訓練,填補了林芝市綜合救援空中力量的空白,同時,還成立了無人機群分隊,針對高原林區山高坡陡、谷深林密的實際進行訓練,破解了人員難接近、懸崖火無法處理等難題。
目前,直升機航空應急救援分隊和無人機群分隊已在實戰中得到了良好應用。2022年3月,墨脫縣幫辛鄉原始森林火情就是由中隊指戰員在乘機巡護時發現,并通過直升機吊桶灑水、無人機精準投擲滅火劑的方式,成功撲滅火災。
個人三等功9次、優秀共產黨員、全國119消防先進個人……楊飛先后獲得了許多榮譽,但他卻說“比起榮譽,更讓我們感動的是群眾的擁戴。”把表率作用立在任務一線,將駐地群眾放在心中,就是他一直以來的人生寫照。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記者:康雯佳 劉紹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