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向海泉州|“活態古城”的文化味與煙火氣
沉浸式體驗“簪花圍”穿梭市井之間,“打卡”特色博物館深入了解海絲文化,看木偶戲聽南音感受千年非遺之美……近年來,泉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逐漸成為海內外游客爭相探訪的熱門城市。這座歷史悠久的世遺古城,正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
早在2021年7月25日,隨著清脆的木槌敲擊聲響,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此次申遺成功,讓這座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的古城迅速嶄露頭角。隨著“半城煙火半城仙”的城市標簽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游客慕名而來一探究竟。
“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弊鳛樗卧袊c世界的對話窗口,泉州展現了中國完備的海洋貿易制度體系、發達的經濟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態度。歷經千年傳承發展,特殊的歷史背景造就了這里獨特的文化氣韻。
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6項世界級非遺項目、36項國家級非遺項目……為了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被更多人看到,泉州堅持活態傳承,在政府搭臺、全民參與之下,讓古韻與新潮相融,讓文化味和煙火氣共存。
——美在泉州。“海風千萬里,不如花開四季簪”,近兩年來,泉州的大街小巷涌現了許多身披大裾衫、下著寬腿褲、頭戴簪花圍的女游客。追尋“蟳埔女習俗”的熱潮,為這個依偎泉州灣的小漁村帶來了勃勃生機,簪發戴花的蟳埔女也成為當地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唱在泉州。作為世界級非遺的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被稱為“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婉轉典雅的千年古音,牽動的是無數人的濃濃鄉情。特別是在南音表演唱《百鳥歸巢》亮相央視春晚后,裊裊余音更是時常在街頭巷尾繚繞。
——食在泉州。地道的面線糊、熱騰騰的炸醋肉、鮮美的特色海鮮、消暑解渴的四果湯……漫步在泉州城內,各類傳統小吃絕對能滿足游客的味蕾。從傳統早餐到夜市小吃,每一口都是對泉州飲食文化的深度體驗。
如今的泉州,體驗民俗文化的游客絡繹不絕,此起彼伏的歡聲笑語與古城的歷史遺跡相互輝映,人們在這里與過去對話,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歷史長河。深愛這片土地的泉州人,也在以他們的方式小心呵護著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息,守護著千年的文化傳承。
過去一年,泉州全市累計旅游總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接待游客8652.9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53.9%,全市接待游客增速和旅游收入增速兩項均居福建省第一。
隨著龍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前不久,世遺泉州“煙火鬧新春”文旅消費季正式啟動?!皩堄洝?、海絲蟳埔文化節、2024泉州非遺年貨節等一系列文旅主題活動即將陸續登場。
泉州的文化繁榮與民眾的美好生活互促共融,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與人氣。屬于泉州的精彩故事,還將不斷上演。(人民網記者 劉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