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永言:傳統武術傳承需耐心更需變通
中新網上海1月29日電 (記者 繆璐)電視劇《繁花》的熱度仍在上海持續。隨著寒假的到來,受《繁花》導演王家衛作品《一代宗師》影響,幫孩子報名武術興趣班正成為滬上家長們的熱門選擇。
關辰便是家長們中的一位,重溫《一代宗師》時,他就被演員張震飾演的“一線天”所練的八極拳震撼,“雖然這個角色出場時間不到10分鐘,但貼身近打的威力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我在網上找了很久,才找到這家可以教八極拳的地方。”關辰說。
關辰所說的教八極拳的地方是小小武育堂,其創辦者是上海精武體育總會八極拳主教練湯永言,他創辦的初衷是繼承師傅衣缽,將八極拳傳承和推廣出去。
八極拳是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拳法,屬于短打拳法。源于漢《淮南子·墬形訓》“天地之間,九州八極”。如今的“八極”一詞用于武術,取意為“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地”。在中國傳統武術界,八極拳更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八極拳早在明末清初便流傳開來,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
八極拳“動如繃弓,發若炸雷”的特征和手腳并用、摔擒合一、架高勢小、自然實用,可一勢多用甚至一招制敵的綜合性優勢,在中國武術界獨樹一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47年,八極拳第七代傳人王長典獨闖上海灘,憑借一身過硬的功夫與惡勢力斗爭,打出了名氣,江湖人稱“申城八極王”。湯永言是盛清元的關門弟子,而王長典正是盛清元的繼父和師父。
湯永言與盛清元的緣分始于一次公園的偶遇,從小接觸中醫和武術的湯永言,一開始并沒有將之作為職業,而是做機械設計。來到上海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機會,湯永言在大華行知公園看到一位老人正練八極拳。因為從小接觸過八極拳,湯永言就和老人說,能不能試一下,本意是想讓對方看看自己的動作如何,結果老人以為是要切磋一下。
令湯永言沒想到的是,具有一定功夫底子的自己,居然被老人一掌拍飛,“當時我就懵掉了,那種感覺相當震撼,我就想一定要跟著他學習。”湯永言回憶道。
當時湯永言在嘉定工作,而盛清元住在寶山大華,那時還沒有地鐵,公交車也要倒兩班車,他去一次單程就要花兩個小時。為了能早點趕到,湯永言后來索性每次都跑步去見盛清元,“我早上4點多就起來,然后跑步過去,一方面鍛煉身體,另一方面也節約時間。”
這樣的生活湯永言堅持了好幾年,一直到2008年,盛清元終于正式收他為徒。盛清元告訴湯永言,要想真正練好功夫,就要專心投入進來,把練功當成職業和事業,這也讓他下定決心辭掉了原來機械設計的工作。先在師父的拳館代師傳藝,師父年老隱退后,湯永言便成立了小小武育堂。
十多年來,湯永言的學員弟子超3000人次,且遍布海內外。令湯永言意外的是,八極拳在臺灣的流行程度遠超大陸,甚至有臺灣學員專門來拜師學藝后,回臺灣再開拳館,并邀請他前去指導。此外,很多外國人也對八極拳充滿興趣,國外很多學校中都建立起八極拳社團。
這些堅定了湯永言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武術的決心,同時他也發現了傳承中的一些問題。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下,相比于之前自己學拳時的拳譜,湯永言認為,現在的教學需要更加細化,制定具象化的教學計劃,讓學拳者看懂自己學拳的步驟和目標,“讓年輕人和孩子的父母看懂他們在學什么,能學到什么,這些很重要。武術的傳承需要耐心,也更需要變通。”湯永言說。
眼下,湯永言正努力推動八極拳進入校園,他表示,八極拳雖然是傳統武術,但是在全民健身、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等方面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爭取讓更多的孩子們親身體會這門功夫的魅力,讓他們不但能夠了解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也能在練習的過程中收獲強健的身體和堅韌的意志。”(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