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8日,聯合國審計委員會關于聯合國信息系統的審計報告順利通過聯合國大會審議。4月27日聯大最終發布的決議指出:認可審計報告所載建議,認可行政和預算問題咨詢委員會的審議報告所載結論和建議。這意味著,由中國審計師“挑大梁”的聯合國信息系統項目審計,在歷經兩年多艱辛工作后圓滿“收官”,獲得聯大的充分肯定。
這次信息系統審計的來龍去脈是什么?中國審計師克服了哪些困難?取得了哪些成效?對中國今后的信息系統審計有何助益?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迎難而上,勇敢承接信息系統審計任務
聯合國自2008年開始籌劃建設一套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統——“團結”系統,以一體化新系統整合替代原有碎片化的舊系統,集中高效管理人、財、物等資源,促進強化業務管控和以數據驅動的各項改革。
2020年7月,中國審計署審計長侯凱履任聯合國審計委員會委員,并從2023年1月1日起,擔任聯合國審計委員會主席。根據審計委員會的任務分工,由中國審計署對“團結”系統建設進展情況實施審計,同時根據聯合國立法機構的要求,對該系統的整體建設情況進行獨立審計評估。
此時,“團結”系統建設期已持續12年,項目直接支出近6億美元,基本完成相關部署,在全球460多個地點有超過4萬多個用戶,初步實現了聯合國系統內全地域、全天候、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團結”系統是聯合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信息化建設項目,就其集成度和復雜性來說,被認為是國際組織信息系統建設領域的“頂配”。對該系統進行審計,對中國審計師來說,無疑是一項極為艱巨又充滿挑戰的任務。
近年來,中國信息化審計雖然取得長足進步,但是開展大型信息系統審計的實戰經驗并不多,特別是尚未開展過此類項目的獨立審計評估。中國審計署面臨相關專業人才不足、審計經驗不夠、技術方法欠缺等多方面挑戰。
針對這些挑戰,聯合國審計委員會主席侯凱表示,聯合國信息系統審計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充分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選調全國優秀專業人員,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勇于探索創新,高質量完成審計任務,在國際審計舞臺上展示中國審計人員的職業精神和專業能力。
起跑即沖刺。為認真履行國際審計職責,中國審計師勇擔使命,挺膺向前,全力以赴踏上國際組織信息化審計史上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項目審計之路。
積極探索,努力攻克信息系統審計難關
對“團結”系統開展審計,是中國審計師第一次在聯合國信息技術審計舞臺上同強手過招,也是一場與世界一流信息技術專家的對弈。
戰鼓出征磨利劍,狹路相逢勇者勝。為打贏這場硬仗,中國審計師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精選優秀審計專家。從全國審計機關、中央企業、高等院校抽調熟悉信息系統使用、具有國際審計經驗的專家,在短時間內組成20多人的審計團隊。
精心組織審計培訓。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交流,熟悉系統架構、模塊功能、邏輯關系等。按照“上下結合、橫向聯動”的審計思路,開展對系統設計開發、建設部署、風險控制、運維管理、目標實現和成本效益的全面審計。
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審計組廣泛搜集資料,在研究學習國際信息系統審計標準和通用技術方法的基礎上,深度融合借鑒國內大型基本建設項目審計、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等做法,形成對“團結”系統審計和獨立評估的創新實踐。
正當審計組做足功課,準備全面開展審計時,又遇到新的難題。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聯合國多數工作人員居家線上辦公,這項審計工作卻不能慢下來,更不能停下來。
中國審計署因時因勢優化審計組織方式,從2020年到2022年,國內遠程審計與赴境外現場審計相結合,審計人員通過遠程登錄系統、視頻訪談交流、調閱系統文檔、采集分析數據、檢查系統功能等,對“團結”系統進行全面“體檢”,深入“查已病、防未病”。
記者在采訪中詢問審計團隊是如何頂住壓力、克服困難的?“團結”系統與大數據審計組組長傅昕說:“在整個審計過程中,中國審計師在學中干、干中學,不畏艱辛、加班加點,度過了無數個緊張忙碌的日日夜夜,也在學習研究過程中,實現了從‘團結’系統審計新手到行家里手的嬗變。”
專業、公正,審計結果得到各方充分肯定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中國審計團隊圓滿完成“團結”系統審計任務,共出具兩份年度進展情況審計報告,并在最后一次年度審計中對整體建設情況進行了獨立評估。
審計報告認為,“團結”系統在推動聯合國實現管理現代化和促進改革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項目治理和管理、系統部署和改進、系統支持和增強、項目成本和效益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審計建議。
聯合國行政管理層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全部認可,并接受所提出的全部審計建議。
時間撥回到2022年9月16日,北京懷柔,聯合國遠程審計現場。深夜11點多,四周靜謐,辦公室里仍燈火通明。
審計組正在通過視頻會議系統,遠程參加聯合國行政和預算問題咨詢委員會對“團結”系統最后一次審計報告的審議答辯會。透過會議大屏幕可見,該委員會20多位委員與審計委員會有關代表線上參會,與會人員圍繞審計發現的相關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問答。
2022年12月1日,行政和預算問題咨詢委員會出具審議報告,對審計委員會的審計報告予以正式確認,贊揚審計報告質量上乘,同意審計委員會的建議。
2023年4月18日,聯合國大會對審計報告以及行政和預算問題咨詢委員會的有關報告進行了審議,一致通過并形成聯大決議,即本文開頭呈現的一幕。
中國審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不僅得到聯合國行政管理層、行政和預算問題咨詢委員會、聯大的充分肯定,而且得到國際審計同行、國內外有關專家的高度贊譽。他們一致認為,中國審計師嚴格按照國際審計準則辦事,秉持獨立專業性、客觀公正性,既揭示問題,又注重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有效發揮了審計建設性作用。
“中國審計師系統回應了聯合國大會等利益相關方的關切,契合了聯合國實施新的大數據戰略和加強數字治理的需求,對于促進‘團結’系統持續改進,推動以數字化驅動的業務轉型、管理改革和能力建設,進而完善聯合國現代化治理,都將發揮積極作用。”中國知名會計學家、審計學家,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秦榮生表示。
總結經驗,繼續開拓信息系統審計之路
此次審計是中國國家審計機關開展信息系統審計的一次成功實踐,對促進中國審計人員塑造職業精神、提升專業能力,更好履行國際審計職責,促進新時代中國審計高質量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審計署涉外審計司司長、聯審辦主任陳達時對記者說:“中國審計師在‘團結’系統審計中,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堅持在實踐中歷練、在交流中互鑒、在監督中服務、在合作中共贏,必將推動中國審計更好地融入國際審計事務,更好地服務聯合國完善治理。”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此次審計,不僅培養和鍛煉了一批高素質專業化審計人才,而且探索創新了審計組織方式和技術方法,豐富完善了審計內容和評價體系,有助于推動我國信息系統審計的理論研究和實務開展,也有助于準確把握信息化建設規律和審計規律,探索中國特色的信息化審計之路。
侯凱認為,承接這次審計的有益經驗,錨定國際審計先進水平,中國國家審計機關將繼續深化國內信息化審計,進一步促進國內信息化建設、管理和發展不斷優化升級,助力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和智慧社會建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