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現場。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深耕瀾湄區域 加強能源合作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孟振平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順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為推進經濟全球化、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積極貢獻。10年來,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深耕瀾湄、放眼全球,推進基礎設施聯通、規則標準融通、人文民心相通,推動能源國際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著力推動電網互聯互通。認真履行大湄公河次區域電力合作中方執行單位職責,建設10余回1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跨境線路,與越南、老撾、緬甸電網緊密互聯,累計電力貿易電量超過700億千瓦時,清潔能源規模占比超90%。高標準建設、高質量投運中老鐵路外部供電項目。建設智利首條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共享超高壓創新技術。
著力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倡議發起瀾湄國家、中日韓等區域性電力企業高峰會議機制,累計簽署43份對外交流合作協議;發起成立瀾湄國家調度技術聯合工作組、瀾湄區域電力技術標準促進會;累計主導發布國際標準18項,在編國際標準18項,外文版企業標準29項,能源電力規則標準“軟聯通”水平顯著提升。
著力實施暖人心項目。把越南永新燃煤電廠等境外項目打造為精品工程,老撾南塔河1號水電站在建設過程中妥善完成11個移民安置點建設。援建2所“中老友好學校”,幫助完善當地醫療和教育設施。持續加強人才培養合作,為瀾湄區域培養出數百名熟悉先進技術及管理理念的國際電力專業技術人才,成為增進友好關系、促進民心相通的橋梁紐帶。
提升建造質量 筑牢民生工程
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鄭學選
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始終致力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入實施海外高質量發展戰略,10年來在共建國家實施了2600多項工程,境外業務累計簽約額超2000億美元,海外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全球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世界一流企業建設邁出穩健步伐。
以精益建造助力基礎設施“硬聯通”。中建集團精準把握當地發展需求,高標準建設重點項目,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集團承建的中巴經濟走廊PKM高速公路、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獲得所在國政府高度肯定,成為當地人民的“夢想之路”。
以創新發展推進規則標準“軟聯通”。中建集團積極對接融合國際標準和規范,利用智慧建造、綠色建造技術,提升項目建造效率和質量。巴布亞新幾內亞布圖卡學園項目整體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實現了綠色環保、舒適安全的目標。阿聯酋伊提哈德鐵路項目修建了70多個涵洞供動物穿行,開發了50多公頃鳥類覓食區,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
以務實行動積極融入“心聯通”。中建集團聚焦改善民生、增加就業,積極參與共建國家民生工程,建設了博茨瓦納馬哈拉佩水廠、肯尼亞內羅畢公園路保障房等重點項目。
中建集團堅持屬地化經營,每年為屬地直接提供就業崗位5萬余個,在埃及、阿聯酋等10個國家建設“魯班學院”,累計為數千名外籍工程師、技術人員提供專業培訓,與共建國家人民建立了深厚友誼。
開展國際貿易 培育新興產業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朱碧新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堅定不移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擁護者、踐行者和貢獻者,既致力于高質量運營一批標志性平臺項目,又積極促進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
中國誠通長期擔任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單位,投資超4億美元高標準建設莫斯科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打造中俄最大的經貿合作公共服務平臺,現有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中資企業170多家,為當地創造1.2萬余個就業崗位,每年拉動雙邊貿易額約50億美元。我們在中國香港高水平建設境外資本運營平臺,近3年新增境外投資項目30余個,涵蓋綠色能源、倉儲物流等領域,有力支持國資央企高質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誠通開展特色精品國際貿易,與具有獨特資源稟賦的國家進行廣泛合作,進口鐵礦、鉻礦、木漿等資源產品,出口新能源電池、高端紙制品等優勢產品。2022年,中國誠通與8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貿易往來,進出口總額達23.6億美元,帶動共建國家經濟發展,增進當地人民福祉。
我們以基金和股權投資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優質項目落地實施。通過旗下國家級基金,中國誠通投資境外項目金額超200億元,涉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礦產資源等領域,支持中央企業加強科技合作,培育新興產業。此外,中國誠通作為國家管網、中國物流集團等5家一級央企的重要股東,積極發揮股東作用,協同推動這5家企業加快國際化布局,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培育新動能。
建設重點工程 共結深厚友誼
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陳 云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參與建設了一大批“一帶一路”重點工程。目前,中國中鐵海外業務涉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最大建筑承包商之一。
基礎設施“硬聯通”,積極塑造中國建造新名片。中國中鐵建設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包括印尼雅萬高鐵、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標志性項目匈塞鐵路、孟加拉國人民“夢想之橋”帕德瑪大橋、非洲首條運營的現代化城軌亞的斯亞貝巴輕軌等。同時,我們自主研制的盾構機出口到法國、奧地利、新加坡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規則標準“軟聯通”,積極構建中國標準新范例。中國中鐵積極開展雙多邊國際交流合作,構建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兼容互通的標準體系。比如,我們在采用中國技術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當地國情,以最經濟的工程方案進行鐵路設計施工,建成了東非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本月剛剛開通的印尼雅萬高鐵全線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
民生文化“心聯通”,積極樹立中國企業新形象。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中國中鐵不斷深化與共建國家政府、媒體、智庫、行業組織、社會機構的交流合作,與共建國家的人民結下了深厚友誼。近年來,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記者到訪中國中鐵總部,多位外國知名博主探訪中國中鐵承建的雅萬高鐵、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等標志性工程,相關內容收獲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網民點贊。
聚力互聯互通 共筑美好未來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彤宙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積極響應倡議,致力于“讓世界更暢通、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
聚力互聯互通,爭當美好生活創造者。中交集團緊密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布局,聚焦“大交通、大城市”主責主業,建設了以肯尼亞蒙內鐵路、尼日利亞萊基港、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等重大項目為代表的致富路、連心橋、發展港、幸福城,促進了項目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
聚力創新驅動,爭當科技發展引領者。中交集團堅持科技引領和創新驅動,在高原凍土、離岸深水港、深埋沉管隧道、超大直徑盾構等領域牢牢掌握一批世界領先技術,制定公路、水運、疏浚等行業多項國際標準,帶動中國企業、中國技術、中國裝備走向世界。
聚力生態優先,爭當綠色低碳先行者。中交集團堅持綠色規劃、綠色施工、綠色運營,在發展各領域和項目過程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完成節能環保技術改造項目超過1000個。
聚力民心相通,爭當社會發展貢獻者。中交集團以共建國家民生需求為導向,開展“繁華絲路·交筑美好”系列活動,促進文明交流互鑒,連續10余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為當地增加就業超10萬人次,培養了數萬名產業技術人才。
未來,中交集團將繼續積極參與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為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提供“中交方案”,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交力量”。
發揮產業優勢 推動低碳轉型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陳海斌
10年來,“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務實合作持續拓展。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領域。目前,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業務覆蓋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47個國家和地區,境外裝機900萬千瓦。國家電投充分發揮光伏裝機、新能源裝機、清潔能源裝機世界第一的產業優勢,助力共建國家能源低碳轉型、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2022年,國家電投境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47.8億千瓦時,實現二氧化碳減排495萬噸,為項目所在國和地區貢獻稅收2.6億元,提供屬地化就業崗位超過5200個,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推動全球能源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在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國家電投積極與中外媒體合作,共同講述共建“一帶一路”的動人故事——連續4年舉辦中國和土耳其跨文化交流活動,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等媒體對活動成果進行報道;在哈薩克斯坦舉辦中哈可再生能源及科技創新合作論壇,哈薩克國際通訊社等媒體發布報道;在馬來西亞舉辦中馬綜合智慧零碳電廠發展論壇,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等媒體對活動進行報道。今年7月,人民日報社組織的2023瀾湄合作媒體研修班參訪團走進云南富源西風電項目,對項目帶來的社會效益給予高度肯定。今年9月,30余個國家的近300家海外媒體對國家電投舉辦的2023亞洲綠色低碳發展圓桌論壇進行報道。通過一系列媒體報道和交流活動,國家電投致力于搭建“民心相通”的橋梁,推動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