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再發力 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日前,上海市科委和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科技廳聯合印發《三省一市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行動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聚焦重大科學問題、重點技術領域、重要產業方向,依托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集中力量持續突破,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行動方案》指出,要打造高水平人才團隊,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國家實驗室體系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建立長三角地區國家實驗室體系協同機制。依托長三角區域腦科學、新材料、醫學、物質科學等領域重要研究機構,建設長三角高水平研究機構。
圍繞如何利用科技領軍企業的困局,《行動方案》明確,要以市場化方式聯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產學研等力量,跨區域組建創新聯合體,提升長三角地區進入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企業數量。2021年,長三角地區GDP在全國占比達到24.1%,研發經費投入在全國占比達到29.8%;長三角獲得的發明專利數為18.2萬件,較2018年增長63%,在全國占比達到26%。截至目前,長三角地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近60%,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均占全國約1/3,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38%。
建立科技部、三省一市協同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機制、建立生物及化合物信息資源庫、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行動方案》強調,要聚焦長三角重點產業,強化科技賦能產業發展,實現項目、人才、基地、資金一體化配置,推動在科技成果轉化、主體培育、精益品質、產業鏈保障能力等方面實現創新突破,打造長三角科技協同新標桿。
除此之外,《行動方案》還系統推進長三角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聚焦構建多主體協作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轉化,深化創新要素自由流動開放共享,提升創新創業服務能級,深化一體化創新空間布局五大方面,深化創新空間布局,推進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營造更高效、開放、有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在深化支持協同創新“樣板間”方面,《行動方案》提出,要加快打造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先試走廊,建立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項目清單并探索實踐路徑,打造跨區域一站式路演共享平臺推動建立國家高新區,布局建設綠色技術銀行分行,探索建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科創孵化載體。數據顯示,8月中旬,2022年度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拍賣會現場成交額達3.27億元,新一輪科技成果累計成交額超過50億元,遠遠高于上一年度。
9月以來,長三角陸續推進示范區高質量發展。以9月15日正式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為例,該支持政策是長三角兩省一市支持示范區發展的第二批政策,共包含17條支持政策,涉及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產業協同、人才流動、社會治理等10個方面,有效加強了跨省域政策協同,推動示范區建設再上新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