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閩邊界25村留守老人有了“共富賬本”
“下面由我宣讀,我們村民的工資名單,周家福101500元,周惟壽51660元,周家坤51330元,胡明金44750元……”近日,一場熱鬧的年終工資發放儀式在麗水慶元縣江根鄉上杉坑村舉行,上杉坑村及附近村莊的298名留守老人,共計領取699.7萬元工資。
這些留守老人平均年齡62歲,最多的領到101500元,最少的也有21570元。從簽字到領錢,每當叫到一位老人名字、抱回一捆捆現金時,現場就發出一片歡呼聲。
上杉坑村與福建交界,距省城杭州455公里,是浙江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2013年以來,江根鄉引進鄉賢開發5000多畝高山油茶基地,吸引了上杉坑村和周邊村莊留守老人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創辦后,為村集體年增收20多萬元。老人工資按出勤天數計算,一個月結算一次,他需要用多少就支多少。剩余的錢老人主動要求存在公司,年終本息一次性發還。”鄉賢鄭惟平介紹。
作為合作社社員,85歲的周惟福夫妻倆白天在基地干活,晚上回家再記賬,像他們一樣,每個合作社社員都有這樣一個“賬本”。“一年大概有六七萬元,我通通都記在這里。”周惟福表示,雖然子女們都勸自己年紀大了不要這么拼,可自己覺得勞動很快樂,看著“賬本”上記錄著密密麻麻的收入時,非常有成就感。
在油茶基地,老人主要從事除草、施肥和采摘茶果等比較輕松的工作。上杉坑村黨支部書記胡光海介紹,只要能干活的老人,合作社都能招進來,并給他們安排事情做。
“我從福建到這邊來打工,工資一天有200多元。村里人說我出來掙了那么多錢,很羨慕我。”聞著“油茶香”前來務工的福建壽寧坑底鄉吳家上畬村的64歲村民陳發說,在油茶基地務工十天就抵得上在家務農一年的收入。
引進新農人新鄉賢回歸鄉村,發展特色產業,讓一顆油茶籽惠及浙閩邊界5鄉鎮25村的留守老人。原來需要關懷的對象,如今成了創富能手,大大增強了留守老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