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勁松:加快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 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人民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孟竹)1月15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勁松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推動高質量發展 守好百姓日子”節目,聚焦構建新發展格局,關注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圍繞數字經濟賦能產業和生活、為企業帶來創新轉型機遇、助力北京構建新發展格局等話題進行相關解讀。
數字經濟全面賦能產業、城市、生活
2023年北京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北京要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新增5G基站1萬個。張勁松介紹,北京把握數字經濟發展大勢,于2021年7月率先提出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積極構建首都新發展格局。一年多來,數字經濟全面賦能產業、城市、生活,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堅持數字賦能產業高水平發展。大力拓展新興數字產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全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千億元,企業數量超千家,占國內企業總量的29%,位列全國首位。區塊鏈產業發展也位居全國第一;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也超千億元,國家級智能制造系統方案供應商數量全國第一,福田康明斯、三一重工入選全球“燈塔工廠”,小米 “黑燈工廠”成為行業標桿,互聯網3.0快速起步。
堅持數字賦能城市高標準建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城市基礎設施深度融合,數字城市基礎底座加速建設,千兆固網累計接入129.6萬用戶,建成5G基站7.5萬個,并實現五環內全覆蓋、五環外重點區域和典型場景精準覆蓋。智慧城市“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超前布局下一代數據原生基礎設施,建成全國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完成“車路云網圖”五大體系超前部署,堅持“一網通辦” “一網統管”“一網慧治”有序推進,助力城市治理效能提升。
堅持數字賦能生活高品質升級。推動跨體系數字醫療示范中心建設,在互聯網診療、智慧醫院的建設,慢病管理等場景中引入了人工智能和智能感知等新技術試點;打造燈塔社區,加快布局副中心社區示范工程,推動整體管家服務模式;拓展數字消費新業態,培育形成15家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在2022年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和數字消費節期間,數字消費累計消費額達到近70億元。
“新賽道”先導產業發展和崛起為企業提供機遇
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能夠為企業帶來什么樣的機遇?張勁松表示,北京市不斷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實現多個“新賽道”先導產業的發展和崛起,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將有更多創新轉型的機會。
一是大力發展自動駕駛、車路協同、共享出行等新一代出行產業,推動傳統交通運輸業和互聯網有機滲透和整合,構建新一代數字出行一張網。
二是支持在京金融機構基于互聯網平臺打造金融業態和服務體系,創新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業務模式。
三是以AI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科技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醫療健康領域,推動傳統醫療服務升級優化,打造數字化健康服務業新業態,推動跨體系數字醫療示范中心建設,形成數字化健康服務產業集聚發展的態勢。
四是推進數字消費,鼓勵王府井、CBD這種傳統商圈,打造示范性的數字商圈試點,首發“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動態地圖”,對全市9萬余個便民商業網點開展大數據監測分析、精準補建和規范提升。
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北京立足新發展階段,提出“五子”聯動新發展格局。張勁松表示,強化“五子”聯動,是北京率先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是落實“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的重要抓手,是高質量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強勁動力;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與其他“四子”緊密關聯、相互支撐。
以數字技術創新引領首都標桿城市形成自主可控技術體系。聚焦“卡脖子”和前沿的核心技術,探索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建設共性技術平臺,自主可控、產研一體、軟硬協同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初步成型;在高端芯片、基礎軟硬件、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發展。
以數字全產業鏈開放助力“兩區”建設的先行實踐。充分利用“兩區”先行先試政策優勢,深化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服務業開放等優勢領域制度創新和政策集成,加強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成功舉辦2屆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將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打造成國家政策發布、數字經濟前沿技術交流、數字應用展示推廣以及重大項目導入的國際化開放交流平臺。
以數字消費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大力發展線上消費,努力打造數字消費新場景,支持傳統商圈數字化改造,在商業街區、景區等重點區域建設智慧商圈,提升數字消費供給水平,促進電商、直播經濟、在線文娛等數字消費新模式規范持續健康發展,打造消費升級新動力。
以數字產業鏈協同深度賦能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簽署《打造京津冀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示范區框架合作協議》,成立 “京津冀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工作組”,上線工業互聯網數據要素登記平臺,共同打造立足京津冀、輻射全國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生態。
探索數字經濟改革發展模式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2022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上,很多市民通過現場體驗、線上消費的方式,切身感受到了數字經濟為生活帶來的精彩改變,數字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1月1日《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張勁松介紹,《條例》圍繞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數字經濟產業、智慧城市建設、數字經濟安全和保障等多個方面進行了頂層制度設計,為北京數字經濟發展樹立“新航標”,也為北京市加快建設全球數字標桿城市建設提供法律保障。
張勁松表示,下一步,北京將研究探索數字經濟改革發展模式,健全數字經濟治理體系,著力推動數字技術創新,加快智慧城市和數據原生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標桿工程,帶動標桿產業,一方面,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支持數字產業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重點培育高端芯片、基礎軟硬件、信創、人工智能、區塊鏈、互聯網3.0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支持農業、制造業、建筑、能源、金融、醫療、教育、流通等產業領域互聯網發展,樹立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