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排頭 作出示范
太原,近零碳示范園區集成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項技術,聚焦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監測園區碳排放,智慧管理碳足跡,打造零碳排放區“樣板間”;
忻州,10GW光伏電池片生產基地、綠色能源產業科創走廊呼之欲出,風、光資源開發穩步提升,能源產業加速綠色蝶變;
大同,智能化開采、綠色化礦山、“源網荷儲”試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正在攜手共進;
……
走在排頭,作出示范。作為全國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努力在提高能源供給體系質量效益、構建清潔低碳用能模式、推進能源科技創新、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擴大能源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突破,積極構建新型能源體系,著力打造全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先行區,切實扛牢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
9月6日至8日,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在太原舉辦,以“智慧能源 綠色共贏”為主題,表里山河誠邀“全球聲音”共襄盛舉,再譜能源高質量發展新華章。
向綠而行,構建供給新模式
走進山西省智能化示范煤礦、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晉能控股集團塔山礦,可以鮮明地感受到智能化建設為煤礦生產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沒有機械的轟鳴、沒有飛揚的煤塵,在整潔敞亮的調度指揮中心,只見監控屏幕上各類數據的跳動間,塔山礦智能化工作面就源源不斷地將煤炭輸送到了地面儲煤倉。
煤礦智能化建設讓煤炭生產更加安全綠色高效,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48座智能化煤礦、1217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同時,矸石返井、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煤與瓦斯共采和無煤柱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接連示范應用,山西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走在全國前列。
在塔山礦的另一邊,凌空飛架的走廊將電廠與煤礦緊密相連。依托塔山礦,晉控電力塔山發電公司這座2×60萬千瓦亞臨界直接空冷燃煤電廠,將機組所需燃料通過1.5公里長的輸煤皮帶從坑口直接運達電廠,成為我省煤電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縮影。
在做好煤炭產業綠色發展的同時,我省依托優越的風、光資源優勢,推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展,引領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我省連續出臺多個文件,深入推行鏈長制,深化推動“建鏈、延鏈、補鏈、強鏈”,著力打造風電、光伏產業鏈集群。
4月7日,山西省風電裝備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太原舉行,來自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共計66家單位的160余位代表相聚一堂,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為推動我省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凝聚共識。作為風電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太重集團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太重整機制造引領,發電機、齒輪箱、主軸、法蘭、塔筒等配套產品同步發展的產業鏈體系。
在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中來光能公司的高效電池智能工廠,AGV智能搬運機器人正在軌道上有序行走,把上一生產環節的物料運送到下一環節,全流程無縫對接。依托光伏產業鏈“鏈主”企業中來光能公司,我省圍繞缺失的多晶硅環節和相對薄弱的硅片環節開展補鏈強鏈行動,推動光伏產業鏈制造板塊與下游投資應用形成產業聯動。
風、光資源之外,甲醇、氫能等二次能源的發展同樣勢頭強勁。吉利汽車晉中基地,全球首款醇電混動轎車、全國首條年產1萬臺甲醇重卡生產線相繼誕生。一輛輛“晉中產吉利造”的甲醇重卡向“綠”而行,不斷講述著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車場景應用的山西故事。孝義市鵬飛集團,一排排白色儲氫裝置拔地而起,一輛輛氫能重卡來回穿梭,打造氫能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現實圖景正日漸具象。
節能降碳,打造消費新風尚
“自從有了‘煤改電’,綠色低碳又方便。夏天特別熱的時候,空氣能風機還會倒轉吹冷風,感謝黨的好政策。”9月5日,大同市云州區西坪鎮西坪村,村民李美如高興地講著“煤改電”的好處。
以“煤改電”工程為抓手,我省農村地區正在加快構建綠色、節約、高效、協調的清潔供暖體系。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生活、零碳生活越來越走進人們生產生活的中心。
“從汽油到天然氣,再到現在的電能,公交車使用的能源一直在向著更加清潔的方向發展,能夠見證這個過程是我的幸運?!碧患瘓F電車分公司四車隊86路駕駛員劉勇說。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統籌推進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公眾綠色出行意識、公交運行保障能力和服務品質日益增強,城市綠色出行水平明顯提升。
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解決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我省近年來全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省131對服務區及1座收費站共建成644個充電樁、1180個充電槍位,并已全部開通運營,切實推進了山西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與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
與此同時,“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新模式日益成為各大工業園區的選擇。
晉中市榆次區的山西普麗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源網荷儲”系統已幫助工廠在用電、供暖以及熱水用能等方面基本實現自給自足。大同市靈丘縣,秦淮數據以“源網荷儲”一體化方式主動消納山西可再生能源,采用多種環境友好的新技術,使該基地成為秦淮數據綠色數據中心的典型樣本。
從低碳生活到零碳生活,轉變的不僅是一個字眼,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今年4月,省生態環境廳和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山西省深化低碳試點推進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設實施方案》,鼓勵開展碳普惠試點建設,開發建設涵蓋交通、購物、餐飲、節能、旅游等居民生活各個領域低碳行為的數據收集和碳普惠推廣平臺,零碳生活已奔馳而來。
能源消費是推進“雙碳”的主戰場,我省加快轉變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費方式持續改善,“綠色化、低碳化”正成為山西能源消費的新“名片”。統計顯示,2019年以來我省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3.22%,連續四年完成年定目標任務。特別是“十四五”以來,全省能耗強度持續下降,降幅位于全國前列。
科技賦能,探索轉型新路徑
“隨著開采工藝、裝備、管理等的智能化,井下作業人數大幅下降,監測設備自主感知,多項數據實時同步……我們的生產效率和安全運營水平顯著提高?!闭劶懊旱V智能化,山西焦煤山煤國際霍爾辛赫煤業職工張一明滿臉笑容。
煤礦智能化建設是我省強化科技創新,持續推進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我省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大力推進核心技術研發、先進技術引進和關鍵技術應用示范,能源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突破,新舊動能轉換持續加快。
一面提質增效,一面變“廢”為寶,我省在探索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路上孜孜不倦。
晉中市榆次區烏金山,山西瑞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的電廠煙氣捕集二氧化碳試驗項目運營有序。該項目通過變溫變壓物理吸附碳捕集工藝,獲得純度約99.9%的工業級液體二氧化碳和99.96%的食品級液體二氧化碳,應用于飲料、煙草、食品冷藏保鮮等行業,為延長下游產品產業鏈奠定了良好基礎。
利用二氧化碳化學鏈礦化CCUS技術,國電電力大同公司火電廠以含鈣較高的工業固廢如電石渣、鋼渣等為原料,與火電廠煙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中間媒介構建化學鏈礦化反應,最終生產出具有經濟價值的微米級碳酸鈣產品。
從食品級二氧化碳,到二氧化碳轉化為碳納米管及其下游產品,再到二氧化碳加氫制綠色低碳甲醇……我省在創新和探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CCUS)領域越走越遠。
不僅如此。把原材料“榨成油抽成絲”,把廢料“鍛成寶煉成金”,潞寶集團緊盯精細煤化工領域的高端技術,建成全球首個以焦化苯為原料生產己內酰胺和全球規模最大的錦綸短纖維項目,開創了以煤基化工原料生產高品質合成纖維的先河,完成由“黑”向“白”的轉變。
晉能清潔能源科技股份公司聚焦“雙碳”目標,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公司生產運營的全過程,持續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優化完善光伏低碳用能解決方案,用優質高效的產品貢獻更多綠色電力。
華陽集團飛輪儲能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前列,飛輪儲能關鍵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和推廣應用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大同市政府和晉能控股集團共建的國家首個煤炭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上線運行,并與國家頂級節點對接……隨著技術創新引領,山西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金秋九月,盛會可期。以此次論壇為新的契機,我省將進一步加快推進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奮力書寫以能源革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張毅 李學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