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牧區大寨”精神的接力傳遞

      發布時間:2023-09-14 11:42: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時值初秋,鄂爾多斯巿烏審旗烏審召嘎查廣袤的草原上色彩斑斕。

        置身于牧區大寨博物館,一抹抹綠意,從歷史中走來;一曲曲綠色牧歌,在心間縈繞,治沙愚公的身影依舊堅毅挺拔……

        時光的指針倒轉回20世紀50年代,惡劣的生態環境令當地人苦不堪言:飛沙走石,寸草不生,毛烏素沙地是讓人生畏的“生命禁區”。當時還是共青團員的寶日勒岱帶領60多名青年,把深入沙漠鏟除醉馬草的任務包了下來。從1958到1965年,全公社鏟除醉馬草累計86萬畝,為放牧和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緊接著,在寶日勒岱帶領下,烏審召公社開展了治沙、修渠排澇、圍建草庫倫、打井整地、植樹種草等建設項目。1964年開展牧業學大寨運動以來,烏審召人以大寨為榜樣,提出了向沙漠要草、要水、要樹、要料、要畜的口號,掀起了以治沙為主攻方向,以草庫倫為主要內容的草原建設新高潮,開創了人進沙退、改造自然的壯舉。

        1965年12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記者郭小川等采寫的長篇通訊《牧區大寨——記烏審召公社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的革命道路》和《發揚烏審召人民的革命精神》的社論文章。烏審召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自治區黨委及時發現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反復討論總結,形成了學大寨的光輝典型——“牧區大寨”精神。

        進入21世紀,特別是從2003年開始,追求綠色、改善生態的“牧區大寨”精神持續接力。烏審旗提出了“以人為本,建設綠色烏審”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封育、飛播和人工造林,開創了地企聯動、全民參與治沙造林的良好局面,烏審召嘎查也在用綠色理念、綠色經濟和綠色標準,不斷擦亮“牧區大寨”的金字招牌。

        “260畝地,不到1小時。”看著農田上“嗡嗡”飛過的大疆T50無人機,牧民巴嘎那嘴角微微上揚。只見他雙手操縱著遙控器,無人機穩穩地落在家門口前平整的地面上。不到1小時,他便完成了自家260畝農作物的施肥工作。

        別看巴嘎那是個地地道道的牧民,但身上卻充滿“科技范兒”。他一邊收羅著無人機螺旋槳葉片,一邊滔滔不絕地講起了無人機的好處:“這個無人機即使在晚上也能施肥、打藥,漆黑的夜里,我雖然看不見,但機器‘長了眼睛’,快速、方便、高效,這就是現代科技的力量,咱牧民吃的也是‘科技飯’。”

        巴嘎那清楚地記著,1997年,為了給牲畜補充飼草料,家里種著5畝薄田,頭頂烈日,汗流浹背,播種、鋤草、收割全部靠人工,一家人忙乎大半年,也收入不了幾個錢。

        20多年過去了,巴嘎那心中的那個小夢想早已成為了現實,庫房里搭載北斗導航的拖拉機、播種機、打捆機、自動拌料機等現代化機械應有盡有,他還是嘎查里第一個買無人機的牧民。

        在巴嘎那的手機上還裝有一套烏審旗智慧沙地系統,點擊進入就可看到智能設備、智慧牧場、物聯商場等模塊。在智能設備模塊,輕觸開啟鍵,田地里的水泵閥門就會自動打開,開啟灌溉任務,坐在家中就能輕松完成農作物澆水工作。通過系統里的氣象臺,還可以隨時查看田地里的土壤墑情、風速、風向、雨量等情況,根據數據監測適時灌溉。

        牧場上,巴嘎那同樣實現了“云端放牧”的現代生活,依托遠程智能飲水系統、視頻監控等設備,草原深處的傳統牧業正在向智慧牧業華麗轉身。巴嘎那說:“現代科技應用讓我們種養殖更科學,收入翻倍增長,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的理念,已經在咱農牧民心中扎下了根。”

        午后,烏審召嘎查努克廟牧業社牧民浩斯巴雅爾家的小院里,兒孫正在摘桑葚,自在逍遙天地樂。

        但誰又曾想到,20多年前,眼前的這一切卻是另一種景象。草場沙化,生產受限,養殖收益小,一家人過著荒寂而貧困的日子。要想改變現狀,必須改變生存環境,治沙就是綠色希望與致富方向的所在。1995年,浩斯巴雅爾把家中微薄的積蓄和全部精力投入到“明沙”中。他根據立地條件,以種植楊柴、檸條為主,走科學治沙的道路。“和老一輩用手挖、用肩扛的造林條件比起來,我們要好得多,至少苗子不用人背了,可以用馬車或者摩托車把苗子送進去,但腦海里總會浮現出老一輩人在‘黃沙蔽日’的沙漠里艱苦創業的景象,他們的吃苦勁兒用言語表達不盡。”浩斯巴雅爾感觸頗深。

        用3年時間,從春種到秋,浩斯巴雅爾染綠了5000畝“明沙”。因為治沙,還背負了一身債務。但眼瞅著一抹抹綠色逐漸變多變濃,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正是這3年的苦干,換來了如今甜美的幸福生活。昔日播撒的綠色種子如今已浩如林海。枝條搖曳,輕風吹過,草原蕩起綠色的波濤。這片綠色,早已成為浩斯巴雅爾生命的一部分。

        現如今,58歲的浩斯巴雅爾和妻子養著400只羊和50多頭牛,除去休牧時間需要圈養外,草牧場里長滿的檸條、楊柴等完全可以充足供養。加上現代科技賦能,夫妻二人坐在家中就能放牧,還不耽誤照看兩個孫子。浩斯巴雅爾說:“過去面朝黃沙背朝天,受苦受累干一年也沒有多少收入。現在養殖、休閑兩不誤,僅2022年家中收入就達30萬元左右。”

        從沙進人退到綠富同興,鄂爾多斯久久為功,持續用力,創造了防沙治沙的人間奇跡,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在我們嘎查,‘牧區大寨’精神口耳相傳,家家戶戶都有治沙、保護草牧場的傳統。因為大家都知道,只有生態好了,日子才有奔頭。”在浩斯巴雅爾看來,綠色不僅是發展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亮麗成色,自己要傳承好老一輩烏審召人治沙造林永不停歇的精神,繼續把“接力棒”傳遞給下一代。(記者 王玉琢 通訊員 郭彩梅)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吊色永久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明星合成图综合区在线| 黑人借宿ntn神宫寺奈绪| 国模吧双双大尺度炮交gogo| 三级理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本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 2020国语对白露脸|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一区精品麻豆入口| 成人综合视频网| 久久久久久久97| 日韩午夜伦y4480私人影院| 亚洲sss视频|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男女做爽爽免费视频| 吃女邻居丰满的奶水在线观|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国产呦系列呦交| 黑料不打烊最新地址|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 www.日日夜夜| 国产精品天天看| 538免费视频| 国产香港明星裸体XXXX视频|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奇米四色在线视频| xxxxwww日本在线|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一级淫片免费看|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新婚娇妻倩如帮助三老头|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无翼乌全彩无遮挡动漫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网站篠田优| 日本pissjapantv厕所自| 久久99国产精品视频| 拨开内裤直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