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椒江:交出醫療衛生“健康答卷”
這幾日,臺州市椒江區大陳鎮衛生院整體搬遷至臨時過渡房,老院預計于10月底拆除,新院將在老院原址重建,項目預計于2023年底開工建設,該項目是實現“海陸醫療衛生一體化”的重要抓手。
家門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貼中藥方、“兩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普惠托育解決家庭的“急難愁盼”、“長情碼”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大陳島海陸醫療衛生一體化……近年來,一項項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一件件便民利民服務的保障,是椒江在打造市民健康生活和大力發展衛生健康事業中交出的“答卷”,也切實帶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醫療資源擴容均衡,讓“群眾醫靠”更加夯實
不僅是大陳鎮,當前,白云、前所、章安等多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程正在全速建設中,椒江區疾控中心前期工作也在抓緊落實。這些項目完工后,椒江區醫療衛生機構總建筑面積將達11萬余平方米。
醫療衛生基礎建設項目遍地開花是椒江堅持全域統籌、促進優質基層醫療資源擴容均衡的一個縮影。以前,市民有頭疼腦熱,就要大清早趕往大醫院掛號排隊,市級醫院門庭若市,專家門診一號難求。近年來,椒江通過建立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增強基層醫療機構力量,形成了“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診療模式,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
如今,椒江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添置B超、DR、心電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計數儀、尿液分析儀等醫療設備,超半數以上配備CT。建立影像、心電和醫學檢驗等中心,推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市民可以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大部分常規檢查,減少了在市級醫院排隊的時間,改善了群眾的就醫體驗。
醫療服務下沉基層,讓“未來健康”觸手可及
怎樣增強基層醫療服務硬實力?椒江做到了兩手抓,打通醫療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針對“家門口”看不了、看不好的疑難雜癥,椒江以醫聯體、專科聯盟、優質服務基層行為抓手,攻克基層醫療水平提升之難,讓優質服務切實下沉基層。
2022年6月,臺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和葭沚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臺州首個醫聯體睡眠醫學中心,治療多種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礙”及相關的焦慮障礙、抑郁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等疾病。臺州市二院在人才培養、醫院管理、學科建設等方面為葭沚中心提供指導和幫助,并定期安排醫療專家以專家門診、教學查房和培訓講座等形式提供臨床診療技術指導。
這一牽手豐富了市區兩級醫療合作內涵。如今,已有9家基層醫療機構與轄區3家市級公立醫院形成“1+X”模式緊密型醫聯體。2023年1至7月,共吸引專家下沉108人,坐診時間達1756個工作日,基層門診量達21625人次。
不僅如此,椒江基層醫療機構還與上海等省、市知名醫院建立口腔、針灸推拿等22個專科聯盟,葭沚、洪家等四家中心成功通過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推薦標準驗收。
為保障診療服務特色,椒江基層“一院一品”連續開展8年,各中心已形成優勢特色醫療專科,如葭沚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防治小兒咳嗽”“中醫小兒推拿”、海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治療腰腿痛”、前所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骨科康復”、章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治失眠”、東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治腸胃病”等。
托育養老創新探索,讓“夕陽朝陽”更美更紅
一個家,一老一小,兩頭牽掛。
家住城隍浦社區的金奶奶每日先將孫女送到托育中心,自己再去老年大學,在“怡家”食堂吃好午餐后,下午去未來社區鄰里中心參加活動,她說:“我們家現在的生活就是老有所養,幼有所育。”
在椒江,對城市適老化的創新探索正在一件件落實,老年人的生活變得更有質感。獨自在家,廁所、樓梯上的扶手,配備的智能監測設備等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更安全;出門在外,居家養老服務和照料中心滿足區域老年人日間照料、為老助餐、文體娛樂、志愿服務等多元化養老需求,讓老年人的生活更便利。“長情在線”養老服務綜合平臺作為社區居家養老的延伸,以“一人一碼一卡一方案”方式提供六方面16項服務,老人可在手機上找養老院、學習護理知識、尋找上門服務、查看社區活動等,真正形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明亮整潔的教室、富有創意的藝術展示、寬敞安全的活動場地……走進托育機構,小朋友們正在跟老師一起做手工。目前,椒江已建成各類托育機構67家、托位2918個,每千人托位數達到4.09個。托育機構鎮街道覆蓋率、托育機構健康指導員覆蓋率、未來社區鄰里中心托育覆蓋率、智慧托育系統使用率“4個100%”。
健康椒江,繪就著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托起百姓美好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