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制造 向“高”攀登
從過去家喻戶曉的液壓紡機,到現在風生水起的新能源汽車,作為山西省老工業基地,晉中的制造業底蘊已經融入血脈。
“制造業當家”是晉中經濟發展最突出的特征,是晉中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門類齊全、規模較大”的晉中制造業如何大有可為?“主體活躍、量多質優”的晉中制造業如何大有善為?
牢牢抓住制造業這個“定盤星”,圍繞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做優做強三條主線,持續抓好項目招引建設、企業轉型發展、產業融合集聚,全力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9.3%,其中先進制造業貢獻突出。
作為山西省老工業基地,晉中制造業起步較早,門類較全,是全國紡機、液壓元件、焦炭、瑪鋼、碳素、藥用膠囊、玻璃器皿等的重要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在歷史歲月的堅守中,鑄就了扎實的工業底蘊。能否再現當年的制造業輝煌?甲醇經濟成為破局之道。
聚焦制造業振興升級主攻方向,晉中把發展甲醇經濟作為實現“雙碳”目標、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作為全市先進制造業“一號工程”、實體經濟“一號引擎”,積極構建“車、醇、運、站、捕”的全鏈條甲醇經濟新生態,打造千億級甲醇經濟高能級產業版圖。
走進吉利汽車晉中基地,在充滿科技感的總裝車間內,AGV小車精準取料,自動將車停靠在需料工位,電裝、內裝、底盤合并……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源源不斷的新能源車輛從廠區魚貫而出,駛出高速,奔向全國。
作為山西省新能源汽車的“鏈主”企業,吉利晉中基地平均年產銷量占山西汽車總量的90%以上,2016年至今,已累計生產整車超50萬輛,累計產值850億元(不含配套企業)。2022年生產乘用車、商用車合計133796輛,產值269.7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的10%以上。該市已形成以吉利晉中基地為“鏈主”企業,帶動省內60戶配套關聯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近三年產值連續翻番,尤其在2022年達到233億元,產量占全省的95%,在全省新能源汽車行業中鏈條最長、資質最全、產量最大。
紡機液壓,加快推動太重榆液油缸、“四輪一帶”等項目建設,帶動全市鑄造、機加工提檔升級;新能源汽車,抓緊推動保羅汽車、中航蘭田專用車等項目投產達效;光伏電池及組件,加快推動晉能光伏8GW電池項目一期盡快投產,未來與已落地的光伏玻璃項目形成聯動;“鏈”上發力,構建招商引資“強磁場”,招引汽車零部件、高端鑄造鍛造等鏈條關鍵產業企業落地晉中……昂起一個龍頭、帶動一串鏈條、興旺一片產業,晉中正以鏈式布局激活“聚變效應”,實現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推動晉中制造登高地、攀高峰。
走進山西龍成瑪鋼有限公司,一臺臺數字化球磨機替代了原有的球磨工藝,不僅節省人力成本,也讓整個生產環節更環保。圍繞“綠色”“智能”兩大主題,太谷區鼓勵全區瑪鋼企業提檔升級,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高效益的鑄造技術和工藝得到廣泛應用。
加快轉型發展,離不開先進制造業的支撐。制造業何以“先進”?數字化賦能是關鍵一招。
晉中持續實施數實融合賦能工程,在深入開展“百城千園行”活動的同時,推進“兩化融合”貫標,引導企業加大工業網絡、生產設備、控制系統等信息化改造。從2015年起至今,晉中累計有76戶企業參與了國家“兩化融合”貫標工作并獲得了貫標證書。
放眼晉中大地,制造業的“智慧”無不彰顯——
新泰鋼鐵建成了集生產、能源、物流、設備、安全、環保等業務于一體的“六調合一”的智能管控中心;太谷元和堂“中藥飲片行業5G+互聯網平臺(一期)”實現了對中藥飲片生產全生命周期的追溯;山西森爾科技“小而精”,在信息化改造、智能化管理以及工人智能化實操運用取得成功經驗,值得中小企業特別是瑪鋼、玻璃器皿、紡機、液壓等裝備制造企業借鑒……更先進的技術,更智慧的工廠,更清潔的生產,正在重塑“晉中制造”的底色。(郭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