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養老”托起老年人“穩穩的幸福”
人性化的裝修設計,干凈整潔的活動環境,設備齊全的康復、棋牌、書畫、文娛活動等各種功能室……呼和浩特市回民區環河街道西茶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筑面積800平方米,2021年11月投入使用,每天有近百位老人在這里開展各種娛樂活動。
“我們聚在這里寫字、畫畫、下象棋、看書、唱歌,很開心。”社區居民王宏宇老人說。
這是回民區圍繞打造“宜養青城”養老服務品牌,從完善制度機制、夯實服務設施、創新運營模式入手,全面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深度融合,城鄉全覆蓋”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
日間照料,為老年人幸福“加碼”。
近年來,回民區堅持“小而精”的提升打造理念,深入挖掘各社區的獨特優勢,強化陣地建設,不斷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質量,全面推進示范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按照區級綜合體、街道級中心和社區站點布局,建成養老服務設施62處。引進21家養老企業和服務組織,推進41個站點與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成合作,因地制宜打造了“日間照料+網格+住戶”“物業+養老”服務模式。
他們將社區黨員、居委會干部、社會志愿者等力量吸納到為老服務隊中,構建由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小區黨員組成的鄰里互助團體,充分滿足老年人個性化、多元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需求。
為老餐廳,讓老人享受“幸福味道”。
上午十點半,還沒到午飯時間,壩口子社區的為老餐廳里,桌凳已經有序排好,每人吃飯用的筷子、湯勺、面巾紙“三件套”也擺放到位,等著老人們到來。
“餐廳每天提供早餐和午餐,老年人8元就能享受到四菜一湯的健康餐食。為老餐廳不僅提供堂食配餐,還會組織日常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準備去為老餐廳吃飯的于慧敏老人介紹說。
回民區采取“政府搭臺、社會參與、專業經營”的經營與發展思路,在各部門共同協調配合下,通過社區無償、低償提供場地,民政出資打造,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建設為老餐廳,根據老年人的飲食習慣,為老年人提供營養健康的助餐服務。
轄區內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還發揮自身優勢,將志愿服務融入到食堂運營中,為部分留守、空巢、經濟困難的老年人解決了溫飽。同時,采用競爭、靈活的市場機制為老年助餐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此外,回民區還通過適老化改造,托起老年人“穩穩的幸福”。
“樓道里新裝了扶手,衛生間安裝了方便起坐的防滑扶手,小區里還有隨處可見的適老座椅,這些改造改到了老年人的心坎上,讓我們感覺生活在這里很幸福。”說起家里和小區進行的適老化改造,已經86歲高齡的義和巷社區居民雷老先生連連稱“好”。
截至目前,回民區對轄區280戶困難老人進行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實現老人家庭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檢測跟進、康復輔具適配等功能的全覆蓋。
下一步,回民區將持續實施品質養老服務創新工程,進一步規范服務標準、加強指導監督、跟進政策執行落實情況,不斷完善“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功能,讓更多老年人安享健康幸福晚年。(記者 鄭學良 通訊員 李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