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春起文明風,“年味”撲面來
日月開新元,天地又一春。
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伴隨著“咔嚓”聲,形式各樣的窗花躍動于大小朋友的手上。一場走進傳統的剪窗花之旅,讓火紅的“年味”撲面而來。這是春節期間發生于肥西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一個鏡頭。
今年春節期間,肥西縣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舉辦了包括剪窗花、賞年畫、猜燈謎等一系列既有傳統文化,也有新春歌舞的迎新春活動,讓文明新風吹拂肥西大地。
下面就請跟隨我們的鏡頭一一去感受肥西的新時代“年味”吧。
鏡頭一:剪窗花,納春福
2月7日,肥西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片“紅火”。
這天,大朋友、小朋友早早趕來。大家三五成群圍坐一起,在志愿者的指導下開啟了一次愉悅的剪窗花之旅。有人是第一次接觸剪窗花,雖然手法生疏,卻興致勃勃;有人以往對剪紙有所了解,手法較為熟練,剪出的圖案惟妙惟肖。
剪窗花現場。肥西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供圖
一把普通的剪刀,一張薄薄的紙片,剪出的是迎祥納福,是新年心愿。大家相互交流學習,一張張普通的彩紙頃刻間便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一幅幅獨具匠心的窗花誕生了。
“太有意思啦。”時間很快過去,但很多孩子已然陶醉于活動的樂趣中。“希望來年我還能再來剪一次,肯定比這次剪得好。”活動結束后,不少小朋友漸漸迷上了這項傳統文化;而他們身旁的大朋友則是滿臉笑容,早已沉醉于其樂融融的年味中。
鏡頭二:舞起來,慶團圓
鏡頭一轉,來到肥西縣經開區。2月5日,肥西經開區聯合肥西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心共同舉辦了“我們的節日·春節”暨“辭舊迎新喜團圓 文明健康過大年”迎新春聯歡會,吸引了200余人參與。
活動由喜慶熱鬧的舞獅表演《祥獅送福》拉開帷幕。緊接著舞蹈《杏花落》、歌曲《燈火里的中國》、黃梅戲《夫妻觀燈》、舞蹈《禮儀之邦》、相聲《歡歌笑語》、川劇《變臉》、古箏獨奏《青花瓷》、歌伴舞《幸福中國一起走》等節目陸續登臺。
現場志愿者送春聯,肥西經開區相關負責同志致賀詞……雖然當天大地銀裝素裹,寒風陣陣,但新春的舞動讓這場社區“春晚”暖意盈懷。
鏡頭三:賞年畫 過大年
鏡頭再轉。在合肥唯一的5A級景區——三河古鎮,一場頗有文化氣息的賞年畫活動別具一番風味。
2月8日,肥西縣三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掃黃打非”工作站、西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北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三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閱讀空間舉辦“我們的節日·春節——賞年畫 猜燈謎 過大年”主題活動。
志愿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他們介紹了年畫的起源、發展歷史和文化內涵,讓大家對年畫有了更深入地認識。
接著,大家一同觀看了年畫的精彩視頻,通過領略傳統文化,感受年畫獨特魅力。這些年畫作品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春節場景和寓意,激發了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鏡頭四:尋非遺,品年味
新春不止有時間之新,更有文明之新。在肥西新時代文明實踐各站所,文明新風與傳統文化呼應,年味也更濃。
在上派鎮珍珠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精心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手工活動——創意龍燈制作,轄區20余名青少年兒童歡聚一堂,共學春節傳統習俗和有趣的龍文化。“在制作龍燈的過程中,大家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工藝的精妙之處,燈籠的顏色、形狀、圖案以及“龍”之瑞獸形象,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聽完志愿者的講解,大家踴躍動手,小小的龍燈,寓意著喜慶、吉祥,傳遞的不僅僅是孩子們制作時的溫暖幸福時光,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
在銘傳鄉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劉銘傳故居內,“我們的節日·春節—游故居賞年畫 尋非遺 品年味”主題活動也如火如荼舉行。游客們歡聚一堂,共同賞年畫、品非遺,現場一派熱鬧景象。
《龍騰盛世》盡顯歡樂祥和,《五子鬧春》可愛又溫馨,《春華秋實》果香溢出,《土樓曬福》和睦又溫馨,《喜獲豐收》一派忙碌喜慶……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年畫引來眾多游客駐足觀賞。
值得一提的是,令不少游客驚喜的是,當天他們還拿到志愿者送來的“文化年貨”。這些由優秀年畫作品印制的年歷和游客現場制作的窗花、龍燈、京劇臉譜扇等“年貨”,既讓游客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也讓年畫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裝點更多年輕游客家庭風景線。
此外,肥西縣桃花鎮翡翠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還開展了“戴龍帽 迎龍年 歡歡喜喜過新年”手工制作活動,邀請大學生志愿者作為老師,指導孩子們進行手工制作。經過一番設計和裝飾,孩子們手中的龍帽逐漸成型,大家興奮地互換龍帽,臉上幸福感滿滿……
新春新氣象,今年肥西的春節,傳統文化與文明之風交織,而這也讓新春年味更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