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查辦違法案件20.6萬件——“鐵拳”行動嚴打民生領域違法違規行為
光明日報記者 魯元珍
2022年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了《2022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方案》。一年多以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對涉及民生領域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形成有力震懾,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4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詳解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實施成果,以及今年“鐵拳”行動的關注重點。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一級巡視員王松林指出,去年以來,“鐵拳”行動精準發力,突出民生導向,將8類違法行為作為打擊重點,涵蓋食品非法添加、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特種設備、廣告和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方面。各地結合實際情況找準“自選動作”,緊緊圍繞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確定97類重點打擊違法行為。
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民生領域違法案件20.6萬件,移送公安機關3554件。從案件類型看,面向未成年人開展“無底線營銷”“神醫”“神藥”等虛假違法廣告、醫療美容領域虛假宣傳類案件數量排在前三位,分別達到1.4萬余件、6500余件、4600余件。對這些案件的嚴厲查處,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環境,守護了老年人的“錢袋子”。
行動開展過程中,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完善統籌協調機制,上下協同,區域聯動,有效提高了對違法行為的打擊能力。去年,總局抽調上海、福建、江蘇、浙江、江西、陜西等省市精干力量成立專案組,查辦了生產經營摻雜摻假食用植物油系列案,規范了食用油行業秩序。內蒙古查處貨值達3.66億元的生產銷售偽劣車用柴油案。福建查處生產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食品案,涉案金額6000多萬元。廣西查處案值近1.1億元的特大制售假冒電子煙案。江蘇研究破解“鬼秤”難題,查處136家使用作弊功能電子秤的經營戶,有效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同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定期曝光典型案例。行動開展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和各省局向社會曝光典型案件310批、2277件,市場監管總局精選了78件典型案件進行分析點評并向社會公開。河北開展“鐵拳”行動罰沒物品集中統一銷毀活動,銷毀罰沒物品10大類110余噸。浙江在“六一”兒童節前夕發布《十大危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分析報告》,配套解讀23個典型案例。
“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開展‘鐵拳’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王松林說。今年2月16日,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2023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方案》,明確了重點打擊的8類違法行為,分別是:食品中非法添加降糖降壓降脂等物質、假冒偽劣化肥、“刷單炒信”等虛假宣傳、“神醫”“神藥”虛假違法廣告、生產銷售劣質燃氣具、違法生產使用小型鍋爐和使用未登記電梯、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假冒知名品牌及“傍名人”“搭便車”行為。當前,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都制定了“鐵拳”行動方案。截至目前,各地已報送典型案例738件。
對此,王松林指出,要堅持以法治的思維和手段破解執法辦案難題,指導基層綜合運用多種法律手段,對不同性質的違法行為準確定性處罰,對于嚴重侵害群眾利益,性質惡劣、危害嚴重的違法行為,依法加大處罰力度,毫不手軟;對于情節輕微、危害較小的違法行為,依法實施首違不罰、輕違免罰,廣泛運用處罰、教育、告誡、約談等方式,保障執法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同時,強化技術支撐,注重運用智慧監管手段為執法辦案賦能,并完善長效機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