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徐遵明與北朝經學

      發布時間:2023-06-12 10:0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程志華(河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河北大學燕趙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徐遵明(475—529年),字子判,華陰(今陜西渭南)人,北魏經學家。《魏書·儒林列傳》和《北史·儒林列傳》均專置《徐遵明傳》。另外,這兩部史書和《北齊書》《周書》當中的《李業興傳》《李鉉傳》《馬敬德傳》《熊安生傳》《樂遜傳》亦均提及徐遵明相關事跡。如,《魏書·李業興傳》記載:“業興少耿介,志學精力,負帙從師,不憚勤苦。耽思章句,好覽異說。晚乃師事徐遵明于趙魏之間。”《北齊書·李鉉傳》記載:“李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人也。……鉉以鄉里無可師者,遂與州里楊元懿、河間宗惠振等結侶詣大儒徐遵明受業。居徐門下五年,常稱高第。”《周書·熊安生傳》記載:“熊安生字植之,……初從陳達受《三傳》,又從房虬受《周禮》,并通大義。后事徐遵明,服膺歷年。”此為《徐遵明傳》之外的相關記載,關于徐遵明的求學、授徒傳經以及為人、學術貢獻等情況,更多地記載于《魏書》和《北史》的《徐遵明傳》。

        

        《魏書·徐遵明傳》記載,徐遵明自幼好學,17歲起開始游學,曾先后從學于上黨(今山西長治)的王聰、燕趙的張吾貴、范陽(今河北涿州)的孫買德,但從學“每不終業”,時間均不過一年。好友田猛略勸曰:“君年少從師,每不終業,……如此用意,終恐無成。”徐遵明則回答,自己之所以“每不終業”,在于“凡所講說,不愜吾心”,而學須依從“真師”,“真師”便是“吾心”。在徐遵明,不是師擇徒,而是反轉為徒擇師。終于,他找到了“愜心”之師——平原(今山東聊城東北)唐遷。之后,徐遵明足不出戶,苦讀六年。“乃詣平原唐遷,居于蠶舍。讀《孝經》《論語》《毛詩》《尚書》《三禮》,不出門院,凡經六年,時彈箏吹笛以自娛慰。”

        從師屢遷反映出徐遵明學有主見的特點,這種特點既有利亦有弊:一方面,使其在儒林能夠較快地學有所成,脫穎而出。如,基于對服虔注本《左傳》之專攻,徐遵明著《春秋義章》三十卷。《魏書·徐遵明傳》載:“知陽平館陶趙世業家有《服氏春秋》,是晉世永嘉舊本,遵明乃往讀之。復經數載,因手撰《春秋義章》,為三十卷。”另一方面,也使其注經、解經出現附會甚至曲解之處。《北史·徐遵明傳》載:“遵明見鄭玄《論語序》云‘書以八寸策’,誤作‘八十宗’,因曲為之說。其僻也皆如此。”徐遵明見鄭玄《論語序》中“書以八寸策”,誤以為是“八十宗”,且枉加解說,此足見其學有偏執之處。

        

        在學有所成之后,徐遵明便在燕趙區域開始了長達20余年的授徒生涯。《魏書·徐遵明傳》載:“是后教授,門徒蓋寡,久之乃盛。……遵明講學于外二十余年,海內莫不宗仰。”雖然剛開始時受業者不多,但隨著徐遵明聲名遠播,眾多學者“延首慕德”,“不遠千里”前來求學,以致“束修受業”、編錄在冊者多達上萬人。“是故眇眇四方,知音之類,延首慕德,跂踵依風。每精廬暫辟,杖策不遠千里;束修受業,編錄將逾萬人。……若慕奇好士,愛客尊賢,罷吏游梁,紛而成列。”無論是好奇尊賢者,還是辭官游學者,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形成求學空前盛況。關于徐遵明長期授徒之規模與成效,《北齊書·儒林傳序》言:“凡是經學諸生,多出自魏末大儒徐遵明門下。”《北齊書·李鉉傳》則載,嘗從師徐遵明長達五年的李鉉“年二十七,歸養二親,因教授鄉里,生徒恒至數百。燕、趙間能言經者,多出其門”。

        在徐遵明,授徒是為了傳經;在生徒,從學是為了學經,故,師徒之授受實際上即是經典之傳授。關于徐遵明的經術傳授情況,《北齊書·儒林傳序》和《北史·儒林傳序》均有敘述,只是后者文字略減,而所敘述內容基本一致。在《北齊書·儒林傳序》中對徐遵明的經術傳授情況作了如下具體解釋:

        關于《易》之傳。在當時,《周易》之傳有南北朝之異:北朝所傳為鄭玄所注《周易》,南朝所傳為王弼所注《周易》;北朝傳《易》有師徒授受規模之盛,南朝傳《易》則“師訓蓋寡”。北朝傳《易》的脈絡為:徐遵明講鄭玄所注《周易》,傳授給范陽盧景裕和清河(今山東臨清)崔瑾,盧景裕傳授給河間(今河北河間)權會和郭茂,“其后能言《易》者,多出郭茂之門”。

        關于《書》之傳。北魏后期,儒生治《尚書》者較少,唯徐遵明精通。徐遵明在從師王聰時習得《尚書》,后將其傳授給浮陽(今河北滄縣)李周仁、渤海(今河北滄州)張文敬、李鉉、河間權會。需要說明的是,徐遵明所傳為鄭玄所注《尚書》,而非孔安國所注《尚書》;后者在當時不被關注,直至北齊季年河間費甝《義疏》被發現后才被留意。

        關于《禮》之傳。“《三禮》并出遵明之門。徐傳業于李鉉、沮俊、田元鳳、馮偉、紀顯敬、呂黃龍、夏懷敬。李鉉又傳授刁柔、張買奴、鮑季詳、邢峙、劉晝、熊安生。安生又傳孫靈暉、郭仲堅、丁恃德。其后生能通《禮經》者多是安生門人。諸生盡通《小戴禮》,于《周》《儀禮》兼通者十二三焉。”這段話的要點有三:其一,《三禮》之傳源自徐遵明。其二,《三禮》傳衍之主脈為徐遵明——渤海李鉉——阜城(今河北阜城)熊安生——熊安生門人。其三,在《三禮》當中,所傳以《小戴禮》為主,《周禮》《儀禮》及《大戴禮》為輔。

        關于《詩》之傳。在北朝,《詩》之主要傳授者為“二劉”。“通《毛詩》者多出于魏朝博陵劉獻之。獻之傳李周仁,周仁傳董令度、程歸則,歸則傳劉敬和、張思伯、劉軌思。其后能言《詩》者,多出二劉之門。”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詩》之傳與徐遵明無干,因為《詩》亦為其授徒講經之重要內容。如,《北齊書》和《北史》的《馬敬德傳》均記載:“馬敬德,河間人也。少好儒術,負笈隨大儒徐遵明學《詩》《禮》。”《周書》和《北史》的《樂遜傳》均記載:“樂遜字遵賢,河東猗氏人也……魏正光中,聞碩儒徐遵明領徒趙、魏,乃就學《孝經》《喪服》《論語》《詩》《書》《禮》《易》《左氏春秋》大義。”馬敬德和樂遜均向大儒徐遵明“學《詩》”,此足以反映《詩》在北朝之傳與徐遵明相干。這也是《北齊書·儒林傳序》將《詩》之傳列于“凡是經學諸生,多出自魏末大儒徐遵明門下”之后的原因。

        關于《春秋》之傳。“河北諸儒能通《春秋》者,并服子慎所注,亦出徐生之門。”“徐生”即徐遵明。《春秋》的傳衍脈絡為:徐遵明傳授給平原張買奴、河間馬敬德和邢峙及張思伯、北平(今河北保定滿城)張雕、阜城劉晝、渤海鮑長暄、王元則等。在北朝,除了徐遵明所傳服虔所注《春秋》外,亦有傳杜預所注《春秋》者,還有通講、通解《春秋》多種注本者。同時,在南朝,儒生“俱服膺杜氏”,所傳則為杜預所注《春秋》。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在北朝,還是在南朝,所傳《春秋》主要為《左傳》,而較少關注《公羊傳》和《穀梁傳》。

        由上述可知,在北朝,儒家“五經”主要經典之授受均與徐遵明相干,故而才有“凡是經學諸生,多出自魏末大儒徐遵明門下”之言。

        

        徐遵明是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他不僅學有主見,而且人生亦有鮮明特征。

        其一,性情恬雅,委心學問。徐遵明之出身既非名門世族,亦非書香門第,幼年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家庭亦無很高教育期許,但他自己卻“置情恬雅”,故能“垂簾自精”,鉆研儒家經術。他不喜仕途,甚至不喜京都。他曾響應北魏廣平王元懷之征召,但到京都后不久即辭別而去。正因為他性情恬雅,委心學問,終而成為“海內莫不宗仰”的一代大儒,或稱“海內”之“大儒”、“日下”之“明師”。《魏書·徐遵明傳》稱其志言:“莫不入其(指經典、圣賢——引者)門戶,踐其堂奧,信以稱大儒于海內,擅明師于日下矣。”

        其二,持經執疏,然后敷陳。徐遵明講學于外20余年,生徒由少而眾,除了其懂“經緯之微言”,明“圣賢之妙旨”外,獨特的講授方式亦為重要原因。《魏書·徐遵明傳》載:“是后教授,門徒蓋寡,久之乃盛。遵明每臨講坐,必持經執疏,然后敷陳,其學徒至今浸以成俗。”“執經執疏”“然后敷陳”的講授方式頗受生徒歡迎,且有極佳授受效果,被眾多生徒繼承保持下來,以致漸漸形成經學傳統,成為儒師的講授模式。

        其三,確然守志,忠潔不渝。雖然徐遵明性情恬雅,委心學問,終生未仕,但并不意味著他沒有政治志向。實際上,他不僅有政治志向,而且對其志向“忠潔不渝”,甚至最終死于此志。北魏孝莊皇帝永安二年(529年),北海王元顥發兵叛亂入洛陽,任城太守李湛起兵平叛,徐遵明前往共同起事,但夜入民間,終被亂兵殺害。《魏書·徐遵明傳》記載:“北海王入洛之初,率土風靡,遵明確然守志,忠潔不渝,遂與太守李湛將誅叛逆。時有邂逅,受斃兇險。”由此來看,徐遵明可謂殺身成仁之志士。

        其四,行道樹德,天爵所存。從根本上講,徐遵明之志在經術,所重在德行,所樂在求道。《魏書·徐遵明傳》記載:“遵明以碩德重名,……處心守壑之志,潛居樂道,遂往不歸。”弟子李業興曾評價道:“臣聞行道樹德,非求利于當年;服義履仁,豈邀恩于沒世。但天爵所存,果致式閭之禮;民望攸屬,終有祠墓之榮。”不過,《魏書》和《北史》亦有如下記載,述徐遵明“頗好聚斂,有損儒者之風”。《北史·徐遵明傳》言:徐遵明“頗好聚斂,與劉獻之、張吾貴皆河北聚徒教授,懸納絲粟,留衣物以待之,名曰影質,有損儒者之風”。“懸納絲粟”以為“影質”,明碼標價以招生徒,似與其“守壑之志,潛居樂道”相抵牾。實際上,徐遵明此舉并非為“聚斂”,而是為顯示其“海內莫不宗仰”之大儒身份,此頗類似于現代社會教育資源的“優質優價”,且“束修受業”乃自古以來所施行的傳統。因此,所謂“頗好聚斂”者非徐遵明一人,同時代大儒劉獻之、張吾貴亦然。質言之,“懸納絲粟”不可謂“頗好聚斂”,亦不可謂“有損儒者之風”,只能謂其大儒身份“清高”之顯示。“人爵”已為徐遵明所不屑,“行道樹德”乃其“天爵”之追求,絲粟財物自然不在其話下。

        

        自魏晉之后,南北朝受其影響,承其傳統,“更尚玄虛”,“衣冠道盡”,儒家經業處于低谷,呈現衰落之況,玄學、佛教則處于高潮或呈上升之況。這樣一種大的形勢,無疑給儒家經業帶來莫大影響。盡管如此,因為儒家“其為教也大”,故無論世之升降,而終究“斯文不墜”。當然,能夠保證“斯文不墜”者主要為歷代“儒林”。不過,南朝與北朝經學雖然宗旨不異,但解經路徑有別,以致形成“南學”“北學”不同特點:南學解經重“義疏辨證”,特點為“約簡”,結果是“得其英華”;北學解經重“章句訓詁”,特點是“深蕪”,結果是“窮其枝葉”。《隋書·儒林傳序》和《北史·儒林傳序》均言:“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大抵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考其終始,要其會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就北學講,徐遵明作為北朝“儒林”代表人物,對維持儒家“斯文不墜”作出了巨大貢獻。對此進行研究,對于今天我們弘揚儒學優良傳統,發揮其當代價值,會有啟示和推進作用。此正如《魏書·徐遵明傳》所言:“遵明冠蓋一時,師表當世,……逝者長辭,無論榮價,文明敘物,敦厲斯在。”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做α爱**毛片| 国产精品另类激情久久久免费|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不卡|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天天碰免费视频| 怡红院怡春院首页| 久久久久999|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道|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高清一级做a爱过程免费视频| 夜月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杨钰莹欲乱小说| 亚洲成a人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 无码不卡中文字幕av|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樱花动漫| 韩国护士hd高清xxxx|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丝瓜草莓www在线观看| 极品美女aⅴ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没带罩子的英语老师| 亚洲综合视频网| 美女扒开腿让男人桶免费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下| 青青青青久久久久国产的|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 91欧美在线视频| 国产资源在线看| 中文字幕专区在线亚洲|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公司| 亚洲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