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綜藝節目拓寬出海“航道”
作者:周 逵
傳播內容品質和品類愈發多樣,“走出去”的途徑日益多元化,國際傳播力、影響力不斷提升……近年來,國產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為海外“看”中國打開新窗口。其中,國產綜藝節目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聲臨其境》《這!就是街舞》等文化類節目走紅海外,收獲許多觀眾點贊;《朗讀者》《跨界歌王》等原創節目亮相戛納電視節,吸引來自世界的關注;《乘風2023》傳遞文化之美,在海外平臺播放數據亮眼,展現出國產綜藝節目拓展中國文化傳播的新空間……
從一顆悉心播撒的文藝種子,到根深葉茂的文化之樹;從“各美其美”的舞臺,到“美美與共”的平臺,許多國產綜藝節目正一步步造船遠航、借勢揚帆,探索出海之路,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航船”具有硬實力,以更多高品質的產品破圈出海。“硬實力”除了制作能力、傳播技術外,更重要的是在題材與表達形態上的創新。例如,《乘風2023》在“從新出發、自我突破”的語境下講述群像故事,展現不同群體的鮮明個性,讓人耳目一新;《國家寶藏》不僅讓文物活起來,也更加貼合年輕人的審美,為傳播輸出奠定了基礎;《我們的歌》聚焦國內代際傳承和雙人合唱競演的模式類型,因其“新鮮有趣而有懸念”被多國制作公司引進……這些富有創意的模式和機制,正日益成為國產綜藝節目提升海外市場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形式呈現多元化,把準文化審美與情感價值的共同“風向”。一檔綜藝節目,要想扎根國內市場同時打動海外觀眾,其傳遞的價值必須“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換言之,節目創作者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身處不同地域、不同環境的觀眾,能最大限度地在審美和情感上同頻共振。在《乘風2023》中,節目以音樂和舞蹈為載體,探索傳統與現代、國內與國外不同文化的交互、融合。舞臺上,中國鼓、琵琶等樂器與中國傳統服飾元素相互輝映,國際化的音樂改編與舞美風格交織碰撞,造就了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不僅在國內破圈傳播,在國外平臺的播放量和討論度也持續走高。
當然,也應當看到,國產綜藝節目出海“航道”之所以越駛越寬、“航程”之所以越走越遠,除了得益于自身“造船遠航”的實力、“借勢揚帆”的魄力,更要歸功于綜合國力的增強、文化市場的進一步繁榮。精彩的中國故事、昂揚的時代風貌,是文藝創新創造的富礦。國產綜藝節目制作團隊應把握好時代給予的機遇,探索適應本國發展和國際化傳播的新形式和新路徑,推出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節目品牌,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