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心》:醫療題材的現實新解
【視聽觀察】
作者:徐健(文藝報新聞部主任、北京市文聯簽約評論家)
醫療劇是現實題材電視劇中創作門檻、專業要求、受眾關注度較高的類型,在立意表達、內容設置、藝術呈現上形成厚實豐富的題材譜系。日前播出的電視劇《問心》為我們觀察醫療劇的現實觀照、審美走向提供新的敘事維度和未來期待方向。
《問心》以東立醫院心臟中心心內、心外兩個科室醫護群體治病救人的日常為核心,在專業性、現實性、故事性的交相互融以及醫患人物群像的塑造刻畫中,延展出一幅關乎道德、信任、尊嚴的現實人生圖景。該劇既有近年醫療劇創作的共同特點,又有其獨特的立意格局。創作者帶著尊重、平和的視角表現每個角色,構建醫患、親人、同事等多重關系,不僅用大量篇幅表現不同類型患者的生活際遇與內心抉擇,還聚焦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溝通與和解,撫慰大眾的心靈,提高了醫療劇的現實人生“能見度”。
近年的醫療劇中,青年醫護工作者已成為主角,成長敘事也成為創作標配。這種創作趨勢在給人帶來新鮮觀感之后,逐漸暴露出故事同質化、情感模式化等問題。《問心》從事業、家庭、愛情、成長等多個維度出發,塑造以周筱風為代表的新一代醫務工作者形象。高學歷、高情商、醫術強、有情懷,成為他們共同的特點。劇作把醫護工作者還原為普通人,用戲劇化的情節展示醫護群體工作上的較勁、性格上的互補,以及內心的情感訴求,揭示他們的職業使命與精神追尋,為人物的成長拓展了新的敘事空間。
劇中,周筱風以行業精英身份出場,一亮相便自帶職業光環。但這個人物心里藏著童年創傷,喜歡一個人扛下所有壓力。職場上,他雖有很強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卻對導師、同事、親人與病人不斷妥協讓步。這個角色的“不完美”,建立在他的內心與他所面對的現實失衡的基礎上,而他的成長恰恰是在一次次的危機應對和現實考驗中,不斷打破這種失衡,逐漸走向情感升華與心靈凈化的。競爭對手林逸的直率讓他感受到從事這份職業的激情,同事們的幫扶讓他感受到現實的溫暖,方竹清、方筱然、陳玥等人的支持讓他意識到情感的可貴,他的病人也不斷給他正向反饋,讓他更加堅定從事醫生職業的信念。在這種相互給予、彼此成就中,周筱風解開了心結,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從醫之路。
《問心》體現近年來醫療劇創制方面的新趨勢,即寫行業越來越專業、寫情感越來越細膩、寫人物越來越立體、寫現實越來越真切,讓我們看到創作者力爭在一個觀眾越來越挑剔的題材領域實現講述故事與講好故事雙重創新的努力。從這個角度看,《問心》中塑造的醫生形象,不僅距離搶救的一線很近,而且離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生也很近。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8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