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低空經濟“展翅高飛”——深圳市龍華區致力打造低空經濟先導區
【一線見聞】
光明日報記者 嚴圣禾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冬冬
“接單、取貨、裝載貨箱、無人機配送……每一步請大家務必核對清楚,嚴格執行。”上午十點,深圳龍華區人民路2022號的一處空地上,某外賣平臺人民路商圈運營經理黃永林像往常一樣,向團隊成員重申工作流程。由此,一張智能化外賣配送服務網開始運轉起來。
“叮咚,您有一份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不一會兒,附近購物中心一家咖啡店內傳來外賣訂單提醒。在店家備餐的同時,與其僅有一路之隔的平臺工作人員也同步收到該信息,第一時間安排專人取餐,并通過無人機將其配送至2.8公里外的匯隆中心北塔無人機空投柜。整個過程用時約7分鐘,比騎手配送快了將近一倍。
早在2017年,就有外賣平臺開啟無人機配送服務,2021年初在深圳完成了首個面向真實用戶的訂單配送任務。截至今年8月底,該平臺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總計落地7個商圈、17條航線,可為14個社區寫字樓、4個5A級景區提供無人機配送服務,累計完成用戶訂單超18.4萬單,較傳統配送模式提效近150%,為用戶節約近3萬小時的等待時間。
外賣平臺這種智慧、高效、便捷的多場景、多天候的城市低空物流配送體系,既依托于其自主飛行無人機、智能化調度系統以及高效率運營體系的研發與建設,也得益于龍華區乃至整個深圳市低空經濟整體產業的輻射帶動,其無人機配送模式成為智慧配送應用試驗區成果可視化的一個常態性窗口。
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新型經濟業態,低空經濟以低空空域(1千米以下)為依托,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為牽引,輻射帶動制造、飛行、保障以及綜合服務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有專家預計,到“十四五”末,我國低空經濟將產生3萬億元至5萬億元的市場規模,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有望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
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一向敢闖敢干、先行先試,對低空經濟的探索亦是如此。目前,深圳已經具備成熟的無人機產業生態圈,聚集了大疆、豐翼科技、道通智能、科衛泰等一批頭部企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集生產制造、技術研發、軟件開發、商業應用等于一體的全鏈路產業鏈,其應用涉及航拍、交通、巡邏、勘探測繪、植保、物流配送等多個場景,有著“無人機之都”的美譽。面對低空經濟這一新的風口,深圳市高度重視、率先垂范,提出要建設低空經濟中心、打造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等多個具體目標。
堅持工業立區的龍華區更是乘勢而上,搶灘低空經濟“新藍海”,支持開展多場景低空飛行業務,加快推進無人機配送航線落地,助力打造無人機智慧配送應用試驗區,還率先建成全球首個物流無人機智能制造工廠,印發全國首個區級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并發布了《深圳市龍華區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計劃在3年內投資約2億元布局“天空之城”,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和低空經濟先導區。隨著政策保障、資金支持、人才培養和智庫建設等一攬子計劃穩步落地,截至目前,龍華區已構建形成“一體四翼雙支撐”的低空經濟產業生態體系,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應用場景從商業物流進一步拓展到文旅消費和公共服務,更趨多元與豐富。據統計,龍華區低空經濟產業相關企業達366家,占全市14.2%。
為進一步擴大域內低空經濟認知度,集聚低空經濟發展優勢,長達一個月的低空經濟嘉年華系列活動日前在龍華區開展,助力低空經濟“展翅高飛”。第七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職業賽)暨首屆全國無人機職業技能大賽、龍華區低空經濟產業峰會、2023年深圳技能大賽——龍華區無人機駕駛員職業技能競賽決賽等主題活動精彩亮相。全行業正在創新實踐中持續探索低空經濟產業新方向,擘畫低空經濟發展新藍圖。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6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