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需下繡花功夫
作者:余健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實施辦法》(簡稱《辦法》)。這是對2021年7月印發的《內蒙古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實施辦法(試行)》的修訂。與前者相比,評估對象實現了盟市、旗縣(市、區)全覆蓋,滿意度權重也從20%提高到30%,同時推行無感獲取數據,以此有效減輕地方填報數據的負擔。
從修訂的重點內容來看,當地充分借鑒了國內國際的指標和經驗,并有效結合當地實際,評估辦法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提升,有利于發揮評估的引領和督促作用,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為內蒙古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方向指引,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關鍵是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加大宣傳力度,讓優化營商環境成為行動自覺。越多的領導干部、職能部門、企業以及社會各界了解并理解評估辦法出臺的背景、內容及其初衷,就越能深刻地認識到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處處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形象使者。一名出租車司機的素養很可能就會影響到外地客商對整個城市的觀感。通過充分廣泛的宣傳發動,構建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讓人們切身感受到優化營商環境對個人發展的意義和作用,形成行動自覺,才能為評估辦法發揮作用夯實民意基礎。
從細微處著眼,下足繡花功夫。政策的落實不是看紙面功夫,而是在于如何落細落實。評估辦法有效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是能獲取真實的信息,不管是大型國企還是小微企業,不管是公司高管還是普通市民,都應該能夠找到便捷渠道表達最真實的感受。除了相關部門,要讓行業協會等更多社會力量通過不同方式深度參與到考核評價工作中,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為評估提供有效信息,真正讓調查數據真實完整客觀、評估結果實事求是,確保評估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立足長遠久久為功,實現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優。制定評估辦法只是手段,優化營商環境才是目的。要及時系統梳理并有效處置在評估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注重總結各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先進經驗和創新實踐,推動各地區各部門鍛長板補短板促發展。要重視誠信建設,真評真改真獎真罰,發揮營商環境評估的導向作用,促進營商環境加速改善。此外,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因地因時制宜動態調整評估辦法,確保評估手段科學有效,切實為打造經營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的一流環境提供持續助力。(余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